近年来,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第一师七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推广新产业,不断探索农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其中,芦笋种植作为一项新兴的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力量。
4月20日,走进六连芦笋种植基地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颗颗翠绿的芦笋苗鲜嫩欲滴,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连队党支部经过认真考察引进并精心培育的“绿宝石”。连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彭杯介绍说:“2023年连队试种了12个21亩大棚芦笋和300余亩陆地芦笋,今年开始量产效益,亩产100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能达到8000元以上,比传统作物高不少。”
目前,七团芦笋种植近1000亩,年产100万公斤左右,产值15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500万元,芦笋种植成为团镇职工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了解,芦笋属季节性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硒、铁等微量元素,含硒量也高于一般蔬菜,甚至可以与海鱼、海虾等食材的含硒量媲美,被誉为“蔬菜之王”。白灼芦笋、牛肉炒芦笋等菜品则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受到人们喜爱。
七团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的芦笋品质优良,口感上佳,深受市场青睐。为扶持芦笋产业发展,团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又探索引进芦笋初加工、包装、冷链运输和芦笋茶制作工艺,使新鲜芦笋经过处理、包装后销往周边县市区。逐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芦笋种植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芦笋种植和收获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解决了周边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收问题,还发展成为休闲、采摘游的新型农业模式,增强了职工发展信心。”七团农业林业和草原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文旅融合,助力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
如今,小小的芦笋已经“破”出致富路,“闯”出大市场,成为七团职工增收的“绿宝石”,为团场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通讯员:董泰锐、彭伊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