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划出“硬杠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深入领会《规定》精神,在心怀敬畏、秉公用权、厚植正气中切实做到“三不腐”,让乡村振兴的清廉篇章写满农村基层的广阔天地。
常怀敬畏之心,筑牢“不敢腐”的思想堤坝。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农村基层干部身处乡村振兴一线,对于一些“小事小节”若不在意,信念堤坝就有可能出现裂痕,进而在利益围猎中失守防线,最终滑向贪腐深渊。对此,《规定》明确提出,要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和法治培训,强化警示教育。这既是对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体检的“听诊器”,也是拒腐防变的“预防针”。基层组织部门要积极探索党性教育、纪法教育、警示教育的多维度培训体系,通过“书记讲廉课、案例进村居、庭审云观看”等形式,让农村基层干部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贪廉一念间”的巨大反差。同时,各地要注重挖掘红色资源,组织干部走访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在赓续红色基因中筑牢信仰之基。要聚焦资金管理、集体资产处置等关键领域,定期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开展“情景式、互动式”警示教育,引导其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规范权力运行,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篱笆。“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对于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管理监督,需要各级各部门单位之间加强密切协同、形成工作合力。《规定》中明确,“县级党委应当认真履行农村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的工作部门具体责任。”县级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要联手织密党内监督网络,对重大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全流程监督,筑牢农村“三资”监管防线,通过“阳光村务”等平台实现财务收支、惠民补贴等信息“码上知”,对于工程项目审批、村集体土地流转等关键事项,压紧压实请示报告等制度,坚决阻断权力寻租空间,精准铲除“微腐败”滋生土壤。要创新科技监督手段,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三务”公开、资金发放等情况,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电子监察系统,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一肩挑”干部,要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交接等制度,防止出现“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群众监督难”的监管盲区。
涵养文化沃土,培育“不想腐”的清风正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正严明的基层履职风气离不开氛围浓厚的乡村廉洁文化建设。要坚持“春风化雨”,基层党组织要用好村内宣传栏,定期更新党纪法规解读、典型案例通报、廉政工作动态等信息;设立廉政读书角,配备廉政书籍、报刊以及廉政教育资料,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供学习廉政知识、交流履职心得的平台;在基层生产生活中植入“孝廉、勤俭”等元素,依托文化广场设置廉政故事墙,通过农民剧团编排廉洁小品、快板等文艺作品,让清风正气充盈阡陌乡间。同时,各地还要深入挖掘古代清官廉吏故事,整理村史乡贤中的廉洁元素,打造“一村一品”廉洁文化品牌,适时开展“廉洁家庭、最美村官”等评选活动,组织干部家属签订《助廉承诺书》、举办“家风茶话会”,让廉洁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当前,要更加注重数字乡村在倡廉助廉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创作廉洁主题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产品,用“网言网语”讲好新时代“乡村廉洁故事”,形成崇廉尚洁、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中共武城县委组织部:王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