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如何看待保洁员在厕所隔间休息?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潘苏楠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一则保洁员蜷缩在厕所隔离间休息的画面被曝光在大众视野,随后迅速登上了热搜。那蜷缩在狭小空间的身影,疲惫又无助,这一画面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弦,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而要想让保洁员有自己的休息室,也不能光靠喊口号或者呼吁,而是需要实打实从政策、企业责任和公众意识三个维度同时发力。


一、政策层面:制度执行与标准缺失。虽然《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权,但是并没有明确劳动者休息场所的具体标准。在企业真正实践中,保洁员能否获得休息空间完全取决于管理层的理念和主观意识。如果能把为保洁人员提供独立休息空间纳入劳动法或者行业规范,那就完全不同了,比如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设置符合基本条件的保洁人员休息室,否则就面临罚款或者其他处罚。


二、企业责任层面:劳动关系外包削弱权益保障。多数保洁工作被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往往忽视外包员工的休息权益,保洁员更加是被忽视掉的那一个工种。现在的物业公司和外包清洁公司其实也不是没钱搞休息室,而是不愿意花这个钱。一般优先考虑商业效益,保洁员休息室常被排除在规划之外。商场、写字楼的工具间多集中于地下层,导致保洁员往返耗时,被迫就近选择厕所、楼梯间暂歇。


拿一些国际大企业来说,像新加坡的宜家早在1995年就开始给外包员工提供专门的休息区域,包括储物柜、饮水机、微波炉等等。这些设施的成本其实相对于企业利润来说并不高,关键看企业愿不愿意投入。国内也有类似案例,比如腾讯滨海大厦里就有很大的储物间供保洁阿姨使用,武汉地铁站内的保洁休息间甚至达到了十几个平米,配备桌椅和储物柜。这些例子说明,只要企业愿意把保洁员当作人来看待,而不是单纯的劳动力工具,这件事就完全可行。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企业是否真正具备人文关怀,或者说能否被外界的压力倒逼出改变。


三、公众意识层面:职业偏见与隐性歧视。保洁工作被视为“低技能劳动”,她们的休息需求长期不被重视。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保安可以去保安室休息,配备空调、沙发等设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通过部分管理者认为保洁员“不应闲着”频繁签到、监控等方式限制休息时间。为什么要职业偏见与歧视?因为很多人对保洁员的存在几乎是一种选择性忽视的态度,他们觉得地干净就行,至于保洁员怎么工作、在哪里休息,根本不在意。当公众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呼和浩特白塔机场那起保洁员占用母婴室吃饭的事件,虽然最终导致当事人被辞退,但也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都是打工的,谁都不容易,不是原则问题何必赶尽杀绝?“保洁员如果本就有休息室,何必占用母婴室吃饭呢?”(榕江县崇义乡人民政府:潘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