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筑牢作风“防火墙”,深耕八项规定“责任田”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刘务实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犹如一剂“醒脑良方”,涤荡了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有松懈,歪风邪气就可能“春风吹又生”。深入学习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压实责任,以“绣花功夫”纠治顽疾,真正让八项规定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作风标尺。 


拧紧思想“总开关”,防止信念“跑冒滴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松动一寸,作风问题就会蔓延一尺。一些干部在“四风”问题上屡屡踩线,有的认为吃点喝点不算事,有的觉得变通一下无伤大雅,这些错误观念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腐蚀党性原则。要根治这一问题,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各级党组织要把八项规定精神纳入理论学习必修课,通过案例警示、专题研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真正明白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同时,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部对照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检视自身差距,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扎紧制度“铁篱笆”,杜绝执行“打折变通”。制度若成了“稻草人”,再好的规定也会流于形式。现实中,有的单位落实八项规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将公款吃喝转入内部食堂、以调研之名行旅游之实,这些“换马甲”行为暴露出制度执行存在漏洞。八项规定要真正落地,必须用制度的“铁篱笆”堵住“钻空子”的空间。一方面,要细化配套措施,对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易发问题领域制定负面清单,划清“红线”和“雷区”;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检查,发挥纪检、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对顶风违纪者严肃问责,形成伸手必被捉的震慑效应。只有让制度长出“牙齿”,才能防止执行中的“打折变通”。


用好监督“探照灯”,照亮作风“盲区死角”。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有效的杀毒软件。八项规定落实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然而,一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使得监督存在盲区。比如,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隐形腐败手段,若不借助群众和媒体的“火眼金睛”,很难被发现。因此,必须拓宽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公车使用、消费记录等进行智能分析,精准捕捉异常线索;同时,要鼓励群众通过举报平台、网络曝光等方式参与监督,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浓厚氛围。只有让监督的“探照灯”照亮每一个角落,“四风”问题才无处藏身。 


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把永远高悬的“作风利剑”。深入学习其精神,既要筑牢思想防线,也要扎紧制度笼子,更要激活监督力量。唯有如此,才能让党员干部在“责任田”里精耕细作,以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刘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