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坚守平凡岗位 绽放不凡之光--一位逐光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警察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梓怡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近日,我阅读了军垦家风故事中的一篇《逐光而行的我》-第七师车排子垦区公安局杨辉的家风故事。


杨辉,女,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车排子垦区公安局苏兴滩派出所副教导员。她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她首创“容缺收件”制度,创新推行窗口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邮寄服务等举措,让群众实现零跑腿办理户籍业务。她与6000余位居民成为微信好友,是群众有求必应的“百事通”。她聚焦“派出所”主防定位,积极探索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身边警务”模式,辖区连续18个月电诈案件“零发生”。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兵团政法系统群众工作标兵”“兵团优秀人民警察”“第十届兵团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要把朴实平凡的家风传承延续”


她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兵团职工,他们在她的心中有着不平凡的地位,始终是她和哥哥的人生导师与榜样。她的父亲常说:“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父母勤劳、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一生。在她的印象里,父亲和母亲总是默默付出,服从团场连队的安排,也时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正是父亲的担当、母亲的贤惠,让她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态度,从而开启了平凡而愉快的人生。


“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杨辉是生在兵团、长在兵团的“兵三代”,从小听着军垦人爱国戍边故事长大,了解基层百姓的心声,懂得他们的需求。2018年成为人民警察特别是户籍民警后,杨辉暗暗发誓:一定要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在车排子垦区公安局科克兰木派出所户籍窗口工作期间,因为辖区流动人口较多,部分群众常在异地务工,在办理户籍业务时很不方便,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杨辉在当地首创邮寄法:在征求本人意见、依照相应制度、获得上级支持后,通过视频连线、邮寄证件、写委托书、找证明人等方式,给远在辽宁、海南、厦门、湖北、江苏等地的居民邮寄资料。


“我最怕手机没电,担心群众联系不到误事”


杨辉平时最怕的就是手机没电,因为她害怕群众有事找不到她。自2018年她向辖区群众公开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添加群众微信6000余人,加入100多个便民服务群,几乎在365天、24小时内时刻接受群众咨询。大家都说杨辉的手机就是一部24小时的便民服务热线。


有一次群众王某家中漏水,由于家中无人,他着急得没办法时,抱着试试的态度与杨辉进行微信求助,了解清楚情况后,杨辉马上给物业打电话,自己又跑去现场,按照居民所说去其父母家拿上钥匙,最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事情传开后,群里主动加杨辉微信和咨询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直接拉她进别的群,此后,“有事儿找小杨”就在朋友圈传播开来。当地一些线路车司机一碰到要去126团办理户籍业务的乘客,都会主动说:“就找杨辉,我有她电话,直接联系。别管啥时间,去了就能办。”退休职工李爱英说:“小杨警官来我这,是今儿跑一趟明儿跑一趟,比我闺女还亲。”


6年来,杨辉累计通过微信电话答疑两万余次,提供预约、延时、上门等服务两千余次,代送各类证明140余份,代办业务270余次,提供邮寄服务53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困难310余个。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杨辉播撒出的善意与关怀,也收获了群众满满的回馈。


“不是群众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群众”


2023年,杨辉到苏兴滩派出所担任副教导员,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特点,她创新工作举措,成立反诈小分队、成立“警察小店”宣防点、“大学生反诈宣传志愿小分队”,在辖区人员密集场所、集市、公园等区域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减少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截至2024年8月,辖区连续18个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案”。杨辉还热心公益,陆续结对资助了7名困难学生,每年为他们每人捐助2000元钱,直到他们完成学业,累计捐助5万余元。逢年过节,她还积极走访看望、帮助辖区各族困难人群,捐款捐物。


杨辉深情地说:“不是群众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群众。”,看似一件件普通平凡的事情,但却被她干得有声有色,只有俯下身子认真干,才能有不平凡的成绩。(通讯员:周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