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巧用基层“党建笔” 书画乡村“振兴颜”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韦佩佩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谷坪乡以基层党建为笔,以组织建设、人才引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为墨,挥毫泼墨,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人才聚、生态美、百姓富的壮美乡村图景,让古老苗乡侗寨焕发出勃勃生机。


“夯基”为首,起笔“组织建设”,素描“强村动力点”。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谷坪乡以“夯基”为首要任务,起笔“组织建设”,精心勾勒出强村的动力源泉。乡党委聚焦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乡村振兴筑牢战斗堡垒。谷坪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主题党日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重点工作相结合,让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发挥作用。为了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谷坪乡还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积分制”对村党组织和党员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挂钩,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帮土村党支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百香果产业,从最初的散户小规模种植,逐步发展成规模化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强村。


“赋能”为要,行笔“人才引育”,串联“塑村支撑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谷坪乡深知“赋能”的重要性,行笔“人才引育”,串联起塑造乡村的人才支撑线。一方面,积极进行“人才回引”,通过政策扶持、情感召唤等方式,吸引外出务工能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组织群众参加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商运营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建立“师徒结对”帮扶机制,让经验丰富的党员、致富能手与年轻党员、农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传授技术和经验。在平友村,老党员韦大姐凭借多年的侗族刺绣技艺,带出了一批刺绣能手,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还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途径。通过人才引育,谷坪乡形成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强体”为重,顿笔“产业发展”,精绘“富村结构面”。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谷坪乡以“强体”为重点,顿笔“产业发展”,精心描绘出富村的产业结构蓝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谷坪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一茶一药一果,一牛一蛋一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选择上,注重长短结合、种养结合,既发展了百香果、罗汉果等见效快的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又培育了油茶等长期效益好的经济林产业;既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又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养牛、蛋鸡及养鱼等养殖业,构建起多元化的养殖产业体系。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经济繁荣,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让谷坪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群众”为本,收笔“乡村治理”,擘画“兴村魅力图”。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谷坪乡以“群众”为根本,收笔“乡村治理”,擘画出一幅兴村的魅力画卷。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构建了“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的基层治理体系,将全乡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卫生等工作。同时,以十户左右为单元设立联户长,协助网格员开展工作。通过这种治理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贵州省从江县谷坪乡人民政府:韦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