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一词”最早见于《庄子·让王》篇,“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修食。”说明“人的身体可以胜任操作活动”,赋有“收获”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承启历史交汇,更显奋进担当。时值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实干为舟、以创新为楫,用奋斗之笔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不忘来时路,劳动铸就历史丰碑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作为最勤劳勇敢的民族,劳动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横贯山峦的万里长城到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从飞天曼舞的敦煌洞窟到殿宇巍峨的紫禁皇城,从巧夺天工的青铜重器到福泽千载的都江古堰,这些镌刻在华夏大地上的文明印记,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彰显了劳动创造的伟大力量。
进入近现代,革命火种点燃燎原之势,铁人精神矗立荒原之脊,匠人魂魄熔铸钢水之花,科技星火照亮数据之海,亿万劳动者以热血为墨、以担当为笔,在百年复兴长卷中挥洒出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正是这绵延不绝的劳动精神火炬,照亮了从屈辱沉沦到傲立东方的复兴之路,铸就了由积贫积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更激荡着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的时代强音。
走好脚下路,劳动谱写时代新篇
“一勤天下无难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是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探索开辟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非凡十年,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路上、科技攻关前沿、抗击疫情一线……处处跃动奋斗者的身影。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看希望的田野上,智慧农业让传统耕作焕发新生机;观智造车间内,精密器械与工匠巧思碰撞出创新火花;望科研实验室里,技术攻坚不断突破 “卡脖子” 瓶颈。亿万奋斗者以智慧与汗水浇灌脚下热土,共同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探寻未来路,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从《共产党宣言》中“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的号召,到《国际歌》中“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的呐喊,再到《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的誓言,无不深刻启示我们:劳动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之本,劳动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将劳动精神置于突出位置。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
“五一”国际劳动节,不仅是对劳动者的礼赞,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作为党员干部,当以实干践初心,主动下沉一线,躬身田间地头察实情、深入企业车间听民声、扎根社区院落访民意,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泥土浸润初心;当以担当显作为,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勇毅前行、在产业升级最前沿敢为人先、在基层治理第一线善作善成,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用奋斗书写实干答卷;当以服务暖民心,在流程优化上做“减法”、在效能提升上做“加法”、在政策落实上做“乘法”,以真情凝聚民心,用行动纾解民困。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于平凡岗位书写非凡业绩,在时代征程绘就壮美画卷,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中共莒南县大店镇委员会党建办:赵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