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智慧赋能随迁翁妪 锡山铺就 “心安” 之路
2025年04月27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庄智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城市化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背景下,随迁老人这一群体愈发清晰地走进大众的视野。他们背井离乡,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面临着融入城市生活的重重挑战,尤其是在数字时代的巨大鸿沟前,他们常常显得迷茫与无助。为了助力随迁老人跨越这道数字鸿沟,真正融入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一场以 “智慧赋能” 为核心的助老服务,正如同一缕暖阳,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图景。


由无锡市锡山区慈善会主办、无锡市锡山区希昕社工事务所(以下简称 “希昕”)承办的 “颐乐” 智慧城市融入项目,自 2024 年 10 月正式启动以来,便将目光精准聚焦于 50 - 75 岁的随迁老人群体,积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 “分层教学 — 场景实践 — 社区反哺” 精准服务路径,为随迁老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生活的大门。


智慧赋能:与时代 “零距离” 的智慧密码


项目精心构建了精准的分层教学体系,充分考虑到不同基础老人的学习需求,如同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成长阶梯,让他们在数字世界中稳步前行,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自信。希昕深入调研老人们智能设备的使用水平后,贴心地设计了初阶、中阶和高阶课程。

屏幕截图 2025-04-27 174252.png

初阶课程着重于手机基础操作的讲解与实践,涵盖了娱乐软件的使用、简单视频剪辑的技巧、出行就医便捷操作等多个方面。在课堂上,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演示,手把手教导老人们如何使用微信视频通话与远方的亲友畅聊,如何运用抖音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及如何通过手机 APP 预约挂号、查询公交线路等。通过反复练习,老人们逐渐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中阶课程则带领老人们走出传统课堂的局限,组织他们参观物联网小镇、智慧养老中心等地。在物联网小镇,老人们亲眼目睹智能设备如何实现家居的自动化控制,感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在智慧养老中心,他们体验到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对老年人健康的全方位守护。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老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智能科技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数字生活的向往。


高阶课程更注重实践与应用的深度结合,鼓励老人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年参加基础班学习的李大爷,一直对城市的运作原理尤为感兴趣。今年,当他听到项目组组织参观轨道交通学院的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在参观过程中,李大爷认真聆听讲解,积极提问,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营模式。回到家后,他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还尝试运用手机上的交通软件规划出行路线,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线上,项目打造了 “慧语简报” 和 “答题闯关赛” 两大特色板块,如同为老人们搭建的数字学习乐园。“慧语简报” 定期推送时事热点、生活小贴士,内容丰富多样,从国内外新闻大事到养生保健知识,从美食烹饪技巧到防诈骗小妙招,满足老人们对信息的多元需求。“答题闯关赛” 则以趣味答题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题目涵盖了数字技能、生活常识、文化知识等多个领域。老人们参与热情高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准备,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还在竞争中收获了乐趣与成就感。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边界,让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启学习之旅,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我刚来无锡时,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出门连地铁都不会坐。有一次在医院迷路了,急得团团转,眼泪都掉下来了。” 靖州的徐阿姨回忆起初来乍到时的窘迫,感慨万千,“现在好了,在‘颐乐’项目的智能培训班里,我不仅学会了扫码支付、线上挂号,还能熟练使用手机导航,再也不怕出门走丢了。” 徐阿姨的话语,道出了许多随迁老人的心声,也见证了项目在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文化搭桥:他乡变故乡的温暖密码


希昕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文化共性,精心设计了 “文化潮” 板块,致力于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社区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推动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为随迁老人在他乡找到故乡的温暖。

团队以音乐为桥梁,组织了别开生面的民族乐器体验活动。活动现场,摆放着来自不同地区的特色民族乐器,如悠扬的竹笛、婉转的二胡、激昂的马头琴等。老人们怀着好奇与兴奋的心情,亲手触摸和演奏这些乐器,感受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家乡的传统乐曲,用旋律连接彼此的心灵。来自云南的赵大爷深情演奏了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那悠扬的旋律仿佛将大家带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之中。

屏幕截图 2025-04-27 174305.png

项目还精心组织了传统美食制作活动,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分享家乡饮食文化的平台。在活动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学习无锡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分享各自家乡的特色美食和节日习俗。四川的常阿姨热情地教本地居民腌制泡菜,详细讲解泡菜的制作步骤和秘诀;本地王阿姨则耐心示范酱排骨的做法,从选料到烹饪,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清楚楚。大家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欢声笑语不断。这种互动不仅增进了新老居民之间的感情,让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也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使社区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非遗手作香囊活动更是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老人们学习香囊的制作工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他们精心挑选五彩丝线,填充各种香料,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香囊。这些香囊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智慧,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健康的祝福。老人们将制作好的香囊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传递着温暖与关爱,也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银龄反哺:服务接力的友爱密码


在 “服务潮” 板块,希昕打造了一条 “孵化 - 赋能 - 实践 - 激励” 全链条培育模式,致力于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育与发展,让随迁老人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传递友爱与温暖。

项目初期,社工通过深入社区调研和组织小组讨论,精准识别出有志愿服务潜力的随迁老人,像孙大爷这样热心肠、为人和善的老人就成了重点培育对象。孙大爷来自湖南,初到无锡时,因对环境不熟悉,生活很不适应,整日闷闷不乐。后来参加了 “颐乐” 项目的基础课程,从手机基础操作学起,逐渐掌握了智能设备的使用技能。凭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孙大爷被邀请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


希昕为志愿团队制定了系统化的培训课程,涵盖智能技术教学、应急处理以及服务理念等内容,确保志愿者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能够胜任各种服务工作。孙大爷从最初参与简单的社区帮扶活动,比如协助社区活动布置,在活动中,他认真负责地摆放桌椅、悬挂横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他逐渐成长为团队的核心力量,开始带领其他志愿者开展服务。后来,他还积极参与了社区的每月便民服务活动,如义务维修、义诊协助等。在义务维修活动中,他耐心地帮助居民修理小家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义诊协助活动中,他引导居民排队、协助医生登记信息,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孙大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受助 - 自助 - 助人” 的理念,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榜样。


孙大爷的转变是志愿团队培育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从初来乍到的陌生与迷茫,到如今的自信与充实,从接受帮助到主动帮助他人,他的生活因志愿服务而重新焕发光彩。孙大爷感慨地说:“现在每天都很充实,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社区书记也对孙大爷的变化看在眼里:“老人们找到新角色后,眼里都有光了,社区也因他们的付出而更加温暖、和谐。”


康悦守护:身心愉悦的幸福密码


希昕在 “康悦潮” 板块构建 “预防 + 干预” 服务体系,全方位聚焦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幸福生活筑牢根基。


项目联合街道红十字会开展急救培训,邀请专业的急救人员为老人们授课。课堂上,急救人员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模拟操作等方式,让老人们学习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的处理方法。老人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模拟练习,掌握了这些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的技能,为应对紧急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太极拳教学活动也深受老人们的喜爱。专业的太极拳教练耐心地指导老人们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动作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老人们在一招一式的练习中,不仅增强了身体协调性,提升了健康意识,还感受到了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他们在社区广场上,迎着朝阳,整齐地练习太极拳,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灵疗愈活动则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分享与交流的温馨平台。在活动中,社工引导老人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有的老人讲述了自己随迁后的种种不适应,有的老人分享了在项目中收获的成长与快乐。大家在倾听与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释放了压力,重拾生活的热情与活力。社工顾佳表示:“我们不仅要教授技能,更要全方位守护老人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来自淮安的舒大爷在参加活动后,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社工的牵线搭桥下,他成功加入了社区的太极拳团队。每天早晨,舒大爷都与团队成员一起在社区广场锻炼,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他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播自己的太极拳练习过程,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互动。舒大爷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意思了,我要把健康和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随迁老人们在锡山这片土地上,通过 “颐乐” 智慧城市融入项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家园。他们用美团线上购买新鲜食材,用抖音记录美妙舞姿,用微信群分享反诈口诀。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拼凑出的不仅是一个智慧助老项目的显著成效,更是一座城市对 “新市民” 的温情接纳与人文关怀。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我们做的不仅是技能培训,更是帮助老人重建尊严、找到归属。” 未来,希昕社工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优化服务模式,为随迁老人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让智慧生活的阳光照亮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在城市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通讯员:庄智丽、崔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