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立足本地实际,聚焦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以"组织化、精准化、品牌化"为抓手,通过“引进就业岗位、输出劳动力”双向发力,构建“企业需求摸排—岗位集中输送—技能适配保障”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发展。2025年,全县累计收集省内外就业岗位22816个,组织转移劳动力17.46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岗位收集”拓渠道,精准对接破解就业难
凤庆县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和“劳动力资源库”,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依托劳务协作机制,与广东、浙江、江苏等8省市的193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收集岗位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凤庆零工市场”平台,实时对接县内烤烟、甘蔗、茶叶等特色产业用工需求。2025年,全县累计收集岗位22816个,覆盖普工、技术岗、管理岗等多层次需求。
“以前担心找不到稳定工作,现在政府把岗位送到家门口,还能选到心仪的工种。”大寺乡回龙村村民字女士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对接,入职福建一家鞋业公司,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
“劳动力输出”强保障,组织化输送稳就业
针对劳动力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凤庆县打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输出模式。2025年,组织专场招聘会46场次;开通“点对点”专车40批次,集中输送务工人员3756余人次,覆盖广东、浙江等用工大省。同时,与输入地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建立“入职即参保、维权有保障”机制,确保劳动力“出得去、留得住”。
“从报名到上岗,政府全程包办,连住宿都安排好了!”小湾镇锦秀村村民杨先生通过“凤庆—东莞”劳务直通车,进入某电子厂务工,月工资达6500元。为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凤庆县在务工地设立服务站6个,协调处理各类劳资纠纷、生活困难等问题。
“技能+服务”提质量,适配产业需求促增收
为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凤庆县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结合输入地产业需求开设“职业化脱产式证书式”农民培训班。2021年来,整合人社、乡村振兴、工会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开展电工、焊工、养老护理、保姆月嫂、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37期208个教学班9918人次,其中8609人次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等级的培训证书,培训后人均月收入显著增加。
“学了电工技术后,我在江苏一家工厂当上了技术员,工资翻了一倍!”凤山镇董扁村村民李大哥说。此外,凤庆县还推出“就业帮扶车间+居家就业”模式,充分发挥“滇红技工”就业创业平台作用,全县实现就地就近就业9.68万人,其中稳定就业1.52万人、灵活务工8.16万人。(凤庆县人社局:唐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