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人才资源需求多元化的双重背景下,如何激活老干部群体的“经验富矿”,已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老干部作为国家发展的亲历者、改革进程的推动者,其政治智慧、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进一步释放这一群体的潜能,需从平台搭建、机制创新、保障强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老有所为”的长效生态。
一、搭建服务平台,精准对接需求与资源
发挥老干部作用,需打破“散兵游勇”式参与模式,构建系统化服务平台。政府可牵头成立“银发人才智库”,按经济、法律、教育等专业领域分类建档,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例如,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由熟悉基层工作的退休干部指导产业规划;设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邀请曾任政法岗位的老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搭建“时间银行”互助平台,鼓励老干部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积分,兑换医疗、家政等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二、创新参与机制,激活多元应用场景
新时代的老干部作用发挥,需突破传统座谈会、调研等单一形式,探索多层次参与路径。在数字经济领域,可开设“银发导师工作室”,由退休科技干部指导青年创业者;在文化传承方面,支持老干部牵头整理地方志、筹建红色记忆馆。此外,应建立“阶梯式参与”机制:对精力充沛者鼓励全职返聘,对高龄群体则通过“微课堂”“家庭档案整理”等轻量化方式参与,实现年龄分层、精准赋能。
三、强化制度保障,破除后顾之忧
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政策护航。需完善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老干部给予“荣誉顾问”等称号,并将其事迹纳入地方志记载,增强价值认同。物质保障方面,可设立专项补贴基金,覆盖交通、保险等履职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支持体系,联合医疗机构为参与社会服务的老干部定制体检套餐、开辟就医绿色通道。
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者超2500万,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战略资源。通过构建“平台—机制—保障”三位一体体系,不仅能唤醒老干部群体的二次价值,更能为基层治理注入稳定器、为代际传承架起连心桥。让银发力量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既是应对老龄化的创新之举,更是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文明答卷。(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吴家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