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党建引领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 ——恒达社区以“党建+劳模”模式为民服务的实践总结
2025年04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长沙市芙蓉区“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恒达社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部分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劳模”模式,深入挖掘、巩固发扬、创新推广该社区全国劳模刘朝辉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主动作为,不忘初心,践行为人民服务初衷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


全国劳模、长沙市芙蓉区劳模委员工作室领衔人刘朝辉

图片4.png

一、建构“党建+劳模”基层治理特色工作机制


刘朝辉(中)待社区老年居民如自己的父母

图片3.png

1、社区党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发挥“党建+劳模”先进典型人物的带动作用,一是破除属地单位传统的“围墙式管理、院落式生存”模式,采用聘用制形式,吸收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等4人为社区党支部兼职委员,书记任“大支部”书记,“大支部”有效扩充了、壮大了社区党支部工作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开展工作并带头执行,要求每一名支部党员具有忠于职守的创业精神、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以“六种精神”做到“六个带动”,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保持家庭和睦、带头融洽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区治安、带头帮扶弱势群体、带头美化社区环境,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三是发挥社区党支部自身作用,成立“罗维周欣馨互助会”(《人民日报》曾头版报道),共帮扶老弱病残220人次,支出爱心款10万余元。


2、创新管理网络,优化组织机构。一是划分片区,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街道工委—社区居委—片区组长—楼栋长—家庭联系会”的五位一体组织网格。二是在各小区设立了“劳模工作站”,工作站下设楼栋工作站、家庭工作站,由楼栋组长、热心党员、五老人员当工作站服务员和联络员。工作站对小区分片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三是成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将部分居民小区纳入大物管范畴,采取“政府投入一点、社会赞助一点、企业补贴一点、业主缴纳一点”的筹资方式,降低物业收费标准,破解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难题。


3、创新管理模式,整合资源力量。一是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整合辖区内包括学校、企业、物业公司保安和居民志愿者、个体门店业主等8大方面的群众力量,推出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党建+劳模”志愿服务队伍,在居民小区开辟便民服务点,免费为残疾人、弱势群体提供摊位创业,走上自食其力之路。截至当前,社区共有志愿者服务队11支800余人,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10000余人次。二是搭建社会公益组织平台,在居民小区安排合适场地,引进万众和、新孝源、太空家园馆等社会养老机构,鼓励社区有技能专长和热心社区公益的人士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开展居家养老等爱心服务,让公益理念和社会工作方法进入小区,不断满足居民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服务的需求。三是强化驻区单位的沟通联系,健全帮扶网格化服务到位,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助残帮困、关爱弱势群体的积极性。


二、形成“党建+劳模”鲜明浓厚的向我看齐氛围


刘朝辉在社区向居民宣传劳模精神

图片2.png

围绕“党建+劳模”向先进典型人物看齐,不断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一是党建引领,注重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开展分类教育。社区党员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定期每季度组织2次以上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针对大部分党员为退休党员的特点,社区党委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政策、文件精神,讨论、交流热点问题,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对行动不便、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党员,党支部定期带学习资料,主动送学上门。同时,按时召开党员会议,耐心听取退休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解决落实,使退休党员“知社情、议社事”,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用。


二是阵地提质,环境舒适。社区服务阵地高标准提质,社区阵地功能齐全,安排合理,管理规范,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党群服务中心配置了一间设施相对齐全的活动室,实现了制度上墙,还公布服务内容,并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为增强党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特色活动,丰富生活。通过“党建+劳模”志愿者服务平台,开展安全巡查、巡防网吧、清洁家园等公益岗位活动,参观红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等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带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新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突出社区特点,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强管理、优服务、争做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安全环保、低碳生活、和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区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不断提升“党建+劳模”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奋斗目标


刘朝辉(中)在校园向学生们宣讲劳模精神

图片1.png

深入挖掘普及“党建+劳模”典型经验,精心打造“劳模示范小区”,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红网格”亮身份,百姓幸福指数高。社区先锋“520”把直管党员、在职党员定“网格”,楼栋单元公示“网格”牌,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红网格”让党员身份亮起来,真心实意为民着想。如居民提出把农贸市场周边改造建议。“网格员”迅即召开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的一致同意后,市场周边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得到改善,新划停车位80余个,共享单车有序停放,人行道、消防通道畅通,获得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二是党员+联点户,让居民更暖心。群众的困难和矛盾,往往都集中在消防通道不通、无停车位、家中漏水等家长里短等“土路”上。党员+联点户,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常走“土路”,善走“土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如教师一村党支部网格,把党员定楼栋,“党员+联点户”模式,长期积累的矛盾得到化解;孤寡老人唐雪舫向网格员反映,自己家楼顶多年漏水,墙壁发霉。收到诉求后,村委会马上找来水电工现场勘查,协调楼上楼下居民,7天之内解决了房屋所有漏水问题。


三是建劳模示范小区,密切干群“鱼水情”。群众中的“土专家”、能工巧匠点子多、办法新,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东方之珠小区由于物业管理不善,停车管理混乱,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与物业矛盾不断,有的居民甚至想把房子卖掉搬走。老党员程宗文,召集小区居民建言献策,在“党建+劳模+N“工作室助力推动下,几年的辛勤付出,一个“花园式”劳模示范小区绽放在居民面前,引来远近社区单位纷纷学习观摩。


四“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不能含糊,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是“党建+劳模”工作室创建之初的坚定承诺,从未让社区居民失望。如,居民廖俊夫妻是聋哑人组成的一个特殊家庭,廖俊被用人单位解雇后,在补偿及失业保险等实际问题上希望由“我们的刘朝辉书记来协调处理,我只相信她”。刘朝辉第一时间介入,多次召开协调会后双方非常满意。不仅如此,廖俊一家的生活保障、就业、孩子的教育、入园入学,事后也成为刘朝辉关心帮扶的重点。2012年,居民刘秧青离婚后带着2岁的女儿生活,靠打零工为生,后遇车祸造成重度伤残成为了植物人。刘朝辉闻讯后站出来帮助她协调交通事故赔偿和治疗。不久后,“党建+劳模”工作室团队也全程介入,坚持至今十多年,关心帮扶刘秩青的起居生活和孩子的托育就学。刘秧青的母亲杨桂花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刘书记和社区的关心帮扶,我们家早就垮掉了……”


实践证明,“党建+劳模”模式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可资可鉴,已经成为恒达社区党委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让劳模精神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的社区工作中大放光彩,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全面加强提供了经验样本,上交了一份合格答卷。(长沙市芙蓉区“劳模委员创新工作室”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