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民族富强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更是人民幸福的希望。无论严寒酷暑,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忙碌且坚韧的身影,他们以挺直的脊梁扛起为民服务的重担,以不屈的斗志直面风浪,在基层一线书写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诗篇。
挺直为民情怀的脊梁。基层干部的抬头挺胸,从来不是虚张声势的姿态,而是扎根大地的底气。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以病弱之躯托起山区女孩的求学梦;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黄文秀用年轻生命丈量百坭村的每寸土地。他们用脚步践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誓言,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政策宣讲变成方言土话,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暖一公里”。这种挺立,是对初心的坚守,更是对群众期待的郑重回应。
扬起斗争精神的风帆。面对基层治理中的“硬骨头”,基层干部既是“冲锋舟”也是“破冰船”。某街道办主任顶着压力拆除违建时,把“法理情”讲透;驻村第一书记遭遇产业转型阻力时,带着村民算明白账、看长远利。正如郑板桥笔下“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石,他们用智慧化解矛盾,以韧劲突破困局。在抗击特大洪灾时,安徽某镇干部连续72小时泡在齐腰深的水里转移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堤坝”。这些平凡而坚韧的身影,正是新时代基层干部坚决捍卫人民利益的斗争精神。
踏出永不言弃的足迹。基层工作从无容易二字。某社区书记为解决停车难题,历经178次协商终建成智慧车库;为推广节水灌溉,西北某农技员在沙漠边缘坚守三年,让戈壁开出致富花。这些看似平凡的坚持里,藏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就像大漠胡杨,纵然风沙肆虐,依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年轮记录奋斗的轨迹。
基层干部既是改革发展的“界碑”,更是民生福祉的“灯塔”。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举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当更多干部挺起担当的脊梁、扬起斗争的风帆、踏出实干的足迹,我们必将汇聚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考卷上写下让人民满意的答案。(榕江县定威乡:潘怡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