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三个永远”为引领 在学思践悟中永葆八项规定精神生命力
2025年04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荣卫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三载,如清风涤荡积弊,似利剑斩除顽疾,重塑了党的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当前,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对作风建设成果的再巩固,更是新征程上应对风险挑战的再动员。党员干部当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标尺,在学深悟透中校准坐标,在躬身力行中锤炼作风,以“三个永远”的坚定信念,让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烙印。


领悟“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内核,在追根溯源中校准政治坐标。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而是蕴含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基因的“政治宣言”。从2012年政治局率先垂范改进调研作风,到新时代以“徙木立信”之姿严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其本质是以“小切口”推动管党治党“大变革”,彰显了党永葆先进性的历史自觉。学之愈深,知之愈明。学习八项规定精神,需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维度切入:一要追溯延安时期“军民同甘共苦”的初心原点,理解作风建设与党的生命力的内在关联;二要对照党章党规,把握“三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深意;三要立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现实场景,识别形式主义新变种,避免“学做两张皮”。唯有如此,方能将八项规定从“纪律红线”升华为“价值信仰”,在灵魂深处筑牢“不想腐”的堤坝。


践行“永远在行动”的实践要求,在刀刃向内中淬炼过硬作风。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党员干部须以“三个时刻”为镜鉴,将规定要求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时刻警惕“作风陷阱”,守牢政治本色。“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作风问题往往始于“一顿饭”“一张卡”的微小侵蚀。须以“亲”“清”政商关系为准则,在人情“围猎”前多问“初心何在”,在利益诱惑时常思“使命所系”,让八项规定成为抵御腐蚀的铠甲。时刻保持“赶考清醒”,永续奋斗基因。从精简“文山会海”到严控“三公经费”,艰苦奋斗不是“苦行僧”做派,而是以“紧日子”换“好生态”的治理智慧。党员干部需摒弃“躺平”心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攻克改革“娄山关”。时刻紧贴“民心脉搏”,自觉接受监督。作风建设成效最终由群众评判。要主动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下,通过“开门纳谏”“民情日记”等方式倾听民意,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


筑牢“永远在革新”的长效机制,在化风成俗中涵养政治生态。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构建“学查改”闭环机制,推动“化被动为自觉、化制度为文化”。以“学”铸魂,构建常态化教育体系。将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党校培训必修课,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增强学习实效。以“制”固本,扎紧刚性约束篱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将八项规定精神固化为纪律红线,需进一步细化基层“负面清单”。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者撑腰鼓劲,实现“干净”与“干事”的统一。以“文”化人,培育崇廉尚俭土壤。从遏制公款吃喝带动理性消费,到规范婚丧嫁娶推动移风易俗,需以党风引领民风。可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基因,通过新媒体传播焕发时代价值,让清风正气成为社会共识。


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一招”,其精神如长河奔涌,永远滋养着党的肌体。站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当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没有完成时”的清醒,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见诸行动。唯有如此,方能以清风正气凝聚奋进力量,以干净担当谱写时代华章,让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永葆青春活力!(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人民政府:荣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