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协同育才之举 谋产才融合之变
2025年04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难、产教供需“两张皮”等问题,仍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河南荥阳、辽宁盘锦等地以政企校协同为突破口,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协同育才之举,谋产才融合之变,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产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培养便聚焦什么。荥阳市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95家在荥企业、6家科研院所和12所院校,建立“一册五库”动态数据库,覆盖195家重点企业、12所院校的研发需求与人才储备。成立政企校联盟,将15个乡镇(街道)、26个市直单位和15家大中专院校、7家研究院所、195家企业纳入协同网络,配套出台政企校联盟章程、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构建“1个机制+1个平台+1套标准”合作框架。中原工学院4名博士到民营企业挂职技术总监,白鸽磨料磨具、郑州华晶金刚石等企业与河南大学共建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创新平台最高补助400万元,推动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实训基地125个落地,靶向破解技术难题。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盘锦市采用“政府+院校”模式成立国有公司运营中试基地,9项先进技术成果促成产业投资30余亿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气体分离膜技术应用于辽河石化,年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靶向助力中蓝电子开发潜望马达、压电马达等全球领先产品。市级层面与大连理工、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签署22项合作协议,覆盖科技服务、人才引育等领域,推动23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科技双创孵化载体高效运转,700余家在孵企业加速成长。这种“接力式”转化模式,让创新成果从论文走向市场。


荥阳市按照“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原则,鼓励高校与企业签订“人才订单”,设立“定向班”“冠名班”,选派1453名“双师型”教师开展2100余场教学活动。企业聘请高校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推荐技能骨干担任“企业导师”,按教学进度到高校讲学。盘锦市开展“情系桑梓 才聚故里”主题活动,举办网络双选会、现场招聘会33场,赴省内外高校宣讲33次,推动用人主体组团式招才引智。这种“嵌入式”育人体系,让人才培养从“纸上谈兵”转向“真枪实战”,实现产学研用无缝对接。


融合之力,正在重塑发展格局。荥阳推动校企联建2个重点实验室、125个实训基地;盘锦中试基地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库,带动2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高效运行。这些实践印证:当教育锚定产业方向、科技回应企业呼声、人才扎根实践沃土,就能激荡出“1+1+1>3”的聚变效应。面向未来,各地须以机制突破夯实协同根基、以平台扩容贯通转化链条、以标准创新提升育人质效,让更多融合实践绽放绚丽之花,为高质量发展锻造强劲引擎。(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