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复杂矛盾,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亟需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在系统观念的指引下强化集成意识,以整体性思维破解治理难题,在协同共进中开创发展新局。
立全局之思,筑牢系统思维根基。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精髓要义。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无不体现着“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智慧。青年干部要深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系统思维,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逻辑。在基层实践中,既要关注具体项目的推进,更要考量其对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全局工作的辐射效应。这种思维方式的确立,需要青年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把握规律,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联系,真正形成穿透表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执统筹之策,构建集成推进机制。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反应。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中形成的“单一窗口”模式,将海关、税务等23个部门业务集成办理,使通关效率提升40%。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统筹土地、产业、人口三大要素,建立空间规划与产业布局的联动机制。深圳前海通过集成商事登记、工程建设等审批事项,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改革速度,正是机制创新的生动实践。青年干部要善于运用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等方法,将分散的政策工具整合成治理合力。
聚协同之力,打造多维联动格局。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多元主体的同频共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两地产业分工协作,实现1+1>2的聚合效应。青年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要搭建政企对话平台,建立村企结对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北京“回天地区”通过党组织统筹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三方力量,将矛盾多发的超大社区转变为治理典范。青年干部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治理生态,用契约精神规范各方权责,以文化认同凝聚价值共识,让系统集成的效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获得感。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干部当以系统思维观大势、以集成方法谋全局,在把握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中提升治理能力。唯有将系统观念内化为思维习惯,将集成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方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经得起检验的答卷,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杨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