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正向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当前基层工作面临条线部门多、事务性工作繁重、被动性任务扎堆等问题,亟需为干部“松绑赋能”。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构建权责清晰、务实管用的“三张清单”,让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推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
破“权责交叉”之困,立“边界清晰”清单,以制度重构厘清基层权责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破解基层“责任无限大、权力一张纸”的困境,需以“权责明晰清单”为突破口,从制度层面重构权责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基层职责“大起底”,通过“部门自查+基层反馈+法治审核”三维联动,逐项厘清法定职责、协助事项、负面清单等各方面,建立权责匹配“责任田”。要聚焦“属地管理”泛化问题,健全“清单准入”机制,严禁随意将行政事务转嫁基层,确需基层协助的事项严格落实“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要建立跨层级权责争议协调机制,对职责边界模糊的“灰色地带”,由上级部门牵头论证、限期界定,从源头上杜绝“多头派活”“层层加码”现象,让基层干部从“职责迷宫”中解脱出来,专注主责主业。
补“赋能不足”之短,强“资源下沉”清单,以系统集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针对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需以“赋能增效清单”为抓手,构建“资源下沉+能力提升+机制创新”的立体化赋能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打破“条块分割”思维,统筹整合党建、民生、治理等领域资源,建立“基层需求—部门供给”动态对接机制,推动人财物向一线集聚。要聚焦基层干部能力短板,实施“靶向培训计划”,围绕政策执行、群众工作等核心能力开展“沉浸式”培训,推动“外行干部”变“行家里手”。要深化“互联网+政务”改革,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矛盾纠纷“一键流转”,让基层干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减负”与“赋能”双向提升。
解“激励虚化”之难,优“考核激励”清单,以科学机制激发干部担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针对基层“唯台账是举、唯留痕是从”的考核乱象,需以“激励保障清单”为导向,构建“考准实绩+容错纠错+关爱激励”的良性机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群众满意度”“治理成效度”,建立差异化指标库,分类设置考核标准,坚决破除“一刀切”倾向。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改革探索失误的包容界限,对在基层治理中先行先试出现的非原则性偏差予以包容,让“敢闯敢试”者吃下“定心丸”。要完善基层干部关爱体系,落实加班调休、心理疏导等制度,对长期扎根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在晋升任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让基层岗位从“压力岗”变为“成长岗”,真正实现“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人民政府:王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