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深耕政策落实,做乡村振兴的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乡村振兴的蓝图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政策的落地见效。党员干部要当好政策执行的“排头兵”,既要原原本本吃透中央精神,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立足乡情村情做好结合文章。在产业发展中,要创新“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要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打造差异化区域品牌,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真正实现农民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收益。坚持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硬化、水利改造等工程,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切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既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做好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生态保护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厚植为民情怀,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让农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最直接的标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在产业发展第一线当好“领航员”,在创业致富最前沿做好“贴心人”,善于拜群众为师,虚心向农民请教种养经验,向致富能手学习经营之道,真正掌握基层实情和群众所需。更要当好“传道者”,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把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群众,特别注重培育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帮助群众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要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建立健全“土专家”“田秀才”发现培养体系,通过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技术指导、搭建展示平台等措施,让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
创新基层治理,做乡村文明的播种者。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更要让“脑袋”富起来。党员干部要当好乡风文明的引领者,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培育文明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完善“村民说事”“阳光议事”等民主协商平台,让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设立“乡贤议事厅”“村民议事日”等形式,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实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管”。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教化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党员干部更要率先垂范,带头践行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通过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培育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以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创新文化供给方式,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双促进。(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人民政府:从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