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好作风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是凝聚人心的“强磁场”,更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稳定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绝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贯穿于每一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每一次为民服务的行动里。
好作风是真抓实干的担当。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各种“硬骨头”问题层出不穷。从科技创新的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推进,再到民生保障的完善,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回顾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数百万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群众并肩作战,精准施策,历经无数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最终让近亿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背后,是真抓实干的作风在支撑,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担当在发力。倘若没有这种务实作风,脱贫攻坚的目标便只能是镜花水月。然而,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对实际问题视而不见、避重就轻。这种作风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阻碍了事业发展的步伐。
好作风是心系群众的情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为治理“三害”,不顾身患重病,深入基层调研,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与群众同甘共苦,最终把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心系群众的好作风。在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群众需求。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但有的干部却忘记了这一根本宗旨,对待群众诉求冷漠敷衍,工作中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这种作风与党的初心使命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好作风是清正廉洁的坚守。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廉洁从政不仅是对个人的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无论是在经济发展领域,还是在社会民生工作中,只有确保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才能保证各项政策的公正执行,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反之,一旦廉洁底线失守,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问题就会滋生蔓延,不仅会破坏公平正义,还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近年来,一系列落马官员的案例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廉洁自律的要求,都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榕江县计划乡人民政府: 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