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考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青年的答案,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唯有艰苦奋斗,方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
青年干部当怀扎根基层的“初心”,褪去“骄娇”二气,沾满“泥土气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办公室里难以感知民生温度,文件堆中无法把握发展脉搏。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河南周口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挨家“蹭饭”,用特殊方式叩开村民家门,了解村情民意。青年干部应主动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圈”,走进群众的“生活圈”,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听真话。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从解决群众身边小事入手,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泥土气息”成为工作的鲜明底色。
青年干部当怀心系群众的“热心”,摒弃“官僚”做派,充满“人情味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窗口服务的一杯热水、矛盾调解时的一句共情、政策落实中的精准考量,都体现着“人情味儿”。廖俊波跑遍闽北山区,用行动诠释“群众之事无小事”;“小巷总理”林丹扎根社区40年,把家长里短熬成治理良方。青年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关注所需所求,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情感需求,以人性化、温情化方式解决问题,用点滴行动赢得群众真心信赖,让“人情味道”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
青年干部当怀实干担当的“决心”,告别“躺平”心态,饱含“汗水滋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产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都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的拼搏。王伯祥带领寿光农民建大棚,让“蔬菜之乡”崛起;谷文昌誓言“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在荒岛种下绿色丰碑。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将实干精神融入血脉,面对复杂工作,少些抱怨,多些干劲;少些观望,多些担当。在乡村振兴田野挥洒汗水,在改革发展浪潮破浪前行,在实干担当中淬炼钢筋铁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汗水滋味”成为铸就实绩的见证。
初心扎根基层,热心贴近群众,决心推动实干,这“三心”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青年干部答好时代考卷的坚实根基。青年干部当以在时代的浪潮中勇毅前行,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成长,用青春的力量和智慧,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让“三心”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愈发璀璨的光芒。(青岛莱西市院上镇院上新村党委书记助理:江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