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争做“苏超式”干部
2025年07月09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赵胜楠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这个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以“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的热血姿态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体育赛事。赛场上,业余球员用拼搏诠释热爱,带伤作战的队长用坚持诠释担当,13个城市代表队用合作书写“江苏共同体”的团结篇章。这种拼搏、坚持、合作的精神正是“苏超式”干部该具有的精神品质,也诠释了“苏超式”干部的内涵。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当以“苏超精神”为镜,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拼搏的闯劲、坚守的韧劲和团结的信念,争做堪当大任的“苏超式”干部。


以拼搏为矛,在攻坚克难中彰显青春担当。“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要么站着赢,要么躺着抬出去”。“苏超”联赛中,连云港队队长王志鹏坚持带伤比赛,尽显“铁血队长”“为球队拼尽全力”的担当。徐州队门将多次上演神扑,赛后累到呕吐,最终徐州队实现“魔鬼主场”的逆袭,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感动着场下的你我。年轻干部身处基层一线,面对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信访维稳等“硬骨头”,同样需要这种迎难而上的闯劲。一方面,要打破“舒适圈”,时刻保持“归零”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干部夜校”“田间课堂”等平台,主动学习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新媒体运营等技能,练就服务群众的“硬本领”;另一方面,要建立“任务分解表”,以拼搏担当破局,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以“钉钉子”精神逐个击破。唯有摒弃“躺平”心态,以“突击队员”的姿态冲锋在前,方能在破解难题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传奇”。


以坚守为盾,在扎根基层中锤炼过硬本领。“没有黑幕,没有假球,全是对胜利的渴望”。虽然三连败但仍要“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徐州VS宿迁大战时,队医上场19次,担架抬走6人,替补队员都打没了,最终1:1打平,喜提“十三妹”的常州队,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克服伤病、高强度训练,以“自律+坚持”的顽强意志让人动容,也为广大球迷呈现出了“热度不高、人气远超德甲英超”的足球盛宴。基层工作从无“一帆风顺”,年轻干部需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以坚持到底的恒心,在基层中历练,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年轻干部做群众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拍脑袋”,而是要走到田间地头“掏心窝”,练就持之以恒的“铁脚板”,多到群众中“沾沾土”“唠唠嗑”,多与群众“板凳谈”拉家常,在家长里短中捕捉民意,在柴米油盐里体察民情。用“本地话”讲透政策,用“百姓事”拉近距离,脚量民生地图,建立“一户一档”“一村一策”数据库,通过“沉浸式调研”破题,摸清本土脉络,只有真正读懂群众“表情包”,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以共荣为旗,在协同奋进中凝聚合力。“苏超”没有输家,都是赢家。“徐州,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赛场上十三路“诸侯”硝烟弥漫,他们是竞争对手,毫不相让、全力以赴。赛场外他们又步调一致,主推本地特色宣传,将足球与民俗表演结合,在比赛期间,村民们会肩挑糯米饭、腌鱼、卷粉等特色美食,伴着悠扬的芦笙与球员一起步入绿茵场。把赛事与城市营销融合,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盐城推出“观鸟+观赛”套餐,扬州中场休息加入“非遗”展,带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这种“对抗式团结”实现了体育与文旅的双赢。这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超越”的竞技精神正是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应当秉持的信念。年轻干部应深谙“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学会在团队中发挥“1+1>2”的效应。基层工作中,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方能成事,这就要求年轻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树立大局意识,善于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和资源,形成产业+服务+文化“三链联动的资政建议,找到政策落地点与群众兴趣点的最大公约数,也能实现本地旅游产业发展和增加地方收入。又要当好“粘合剂”,做相互补台的践行者,工作中相互支持配合,做到“工作中是战友,生活中是朋友”,努力把把不同诉求凝聚成共同目标。


苏超联赛的赛场上,球员们用拼搏、坚持、合作诠释体育精神;基层治理的赛场上,年轻干部更需以这三种精神为“战靴”,在乡村振兴的泥泞中跋涉,在民生服务的细节中耕耘,在区域协同的浪潮中破局。当青春力量与基层实践碰撞出火花,必能书写更多的“超”字辈的年轻干部。(临沂市河东区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赵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