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医者仁心映丹忱 组工之镜照征程
2025年07月10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杨大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制作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专题节目播出,生动讲述了百岁医者张效房以“光明”为信仰,一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的故事。张效房医生身上所体现的为国分忧的担当、锐意进取的创新以及敬业奉献的坚守,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致敬。这位将毕生奉献给光明的守护者,以其磐石般的信念、鼎承千钧的担当、烛燃自身的奉献,为我们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永恒命题,标注了最鲜活的坐标,也为组工干部锤炼党性、砥砺担当、践行宗旨树立了巍峨的精神灯塔。他的事迹,是组织部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最生动的教材,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


一、信念如磐“立根深”,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灵魂

张效房先生八十载行医不辍,其动力源于对医者天职的坚定信仰。这体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与纯粹。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组工干部政治灵魂的塑造,尤需这般磐石之坚。要以张效房“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执着为镜鉴,深刻认识组织工作肩负着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夯基垒台的重任,必须将崇高追求融入血脉,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的政治品格和生命线。这份忠诚,体现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体现在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任何风浪考验中保持政治定力上。唯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锻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队伍,为强国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担当如鼎“扛千钧”,淬炼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

张效房在眼科领域勇攀高峰,以精湛医术攻克无数疑难险症,其担当精神如鼎之重。无论是面对复杂病例,还是推动学科发展,他都展现出非凡勇气和坚韧定力。总书记强调:“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组工事业同样呼唤这种责任感和担当魄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功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每一项都是硬任务。组工干部当领悟张效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将担当融入血脉。要潜心钻研,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要精进业务,磨砺识人慧眼,提升知事识人、依事择人的专业化水平;要勇于实践,在推动组织体系运转、人才政策落地中增强攻坚克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敢于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能扛重活、打硬仗的“铁肩膀”。唯有如此,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坚强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奉献如烛“燃自身”,涵养枝叶关情的公仆情怀

张效房将一生奉献于患者,其仁心大爱如烛光,燃尽自己,照亮他人。他将患者需求置于首位,视病患如亲人,这份深厚情感升华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揭示了党的根基血脉所在。组织工作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组工干部的公仆情怀,正需从张效房的奉献精神中汲取滋养。要深怀爱民之心,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尺;要恪守为民之责,将“一切为了病人”转化为“时时聆听基层声音”、“处处回应党员群众关切”的行动;要大兴调研之风,沉到一线精准把握党员、干部、人才的所思所盼,使决策举措更接地气、更暖人心。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环节、党员教育管理难点、人才发展瓶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更要涵养甘为人梯的胸襟,默默耕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舞台,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筑牢根基。这份赤诚的奉献精神,是组工干部赢得群众信赖、永葆政治本色的力量源泉,是组织工作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平原县委组织部: 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