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青春在洪峰中闪耀——志愿者在榕江救灾的担当与成长
2025年07月10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石振珍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当榕江的暴雨连下三日,当都柳江的洪峰漫过防洪堤,当古城墙下的吊脚楼在浊浪中摇晃,一群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人,用“志愿红”的身影在洪水中筑起了青春堤坝。他们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原本在榕江县的各个角落践行着"服务西部"的承诺,却在灾情告急时,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关于担当的青春试炼。


从“学习者”到“守护者”,角色跃迁中的责任觉醒。在政府、学校、社区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从未想过自己会背着70岁的苗族阿婆蹚过齐胸深的洪水。他们日常工作是在政府、社区等单位开展各项为人民服务工作,或者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洪水来袭时,她们手持救生绳和手电筒穿梭在大街小巷。这样的角色转变,在每个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上都在上演。


在泥泞中淬炼:用青涩双手托举生命重量。洪水退去后的淤泥没过膝盖,空气中弥漫着腐殖质的酸臭味。年均23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和老乡们一起清理被淹的杂货店、清理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淤泥,他们的白T恤上沾满泥点,右手食指缠着纱布——那是搬重物时被铁钉划破的。在学校时提桶水都嫌累,现在一天能坚持12小时开展各项救灾。


青春的力量,往往在极限中迸发。在物资仓库,他们发明“接力传送带”,让卸下的救援物资以最快速度分类到位;在临时安置点,他们支起“青春充电站”,用充电宝、热水壶、创可贴等“小确幸”温暖着受灾群众。有位被救的老人说:“这些娃娃手劲不大,可托着我时,感觉比石头还稳当。”


这场灾难给了他们最深刻的“基层教育”。曾经觉得“服务西部”是份需要打卡的工作,如今才明白“扎根”不是口号,是能叫出每条巷弄的名字,记得每户人家的难处;曾经抱怨过山区的闭塞,现在却懂得,正是这份“联结”让灾难来临时,人与人的距离变得如此亲近。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总结会上所说:“来之前,我想的自己能给这里带来什么;救灾后才明白,是这里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牵挂。”


西部计划实施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在西部的土地上书写青春。榕江的洪峰,不过是这条长路上的一场急流。但正是这样的考验,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了更厚重的注脚——它不仅是选择一份工作,更是让青春的根系向下生长,在风雨中汲取力量。当洪水中的“志愿红”与晨曦中的侗寨炊烟交织,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青年最本真的模样:有热血,更有担当;会害怕,却从未退缩。


如今,那些在洪峰中闪耀过的青春身影,依旧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只是眼神里多了份历经风雨的沉静。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温室里的静待花开,而是在时代的风雨中,敢于做那道最亮的光。(榕江县车民街道东环阳光社区:石振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