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中,“诚实务实”四字看似朴素,实则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准则。“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郑重承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唯有以“实”为尺,校准言行坐标,方能在风浪考验中站稳脚跟,在干事创业中彰显担当。
一、老实做人,是安身立命的“定盘星”
做人要实,首在“忠诚老实”。对党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对人民负责,不是抽象的表态,而是真切的付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为人生信条,为我们树立了标杆。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面对群众“这沙子能治好吗”的疑问,没有豪言壮语,只说“咱们一起干,干不成不罢休”,用扎根一线的实干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谷文昌在东山县治荒时,面对“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不回避困难,不隐瞒问题,带领群众一锤一镐种树固沙,用“不治服风沙决不离开”的誓言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反观现实中,少数人把“老实”当作“愚笨”,把“圆滑”当作“智慧”,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人前讲原则、人后搞变通。这种“两面人”做派,看似得了一时之利,实则失了根本之基。须知,人心是杆秤,群众的眼睛最雪亮。一个人是否老实,不在于说得有多动听,而在于行得有多端正。只有始终心怀赤诚,以真心对组织、以真情对群众、以真诚对同志,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二、老实说话,是沟通信任的“桥与船”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更是作风的镜子。说老实话,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的态度,传递的是值得信赖的信号。在工作中,有的干部习惯于“打太极”“唱高调”,遇到问题“绕着走”,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看似不得罪人,实则堵塞了沟通的渠道,消解了团队的信任。而真正的“老实话”,或许不那么顺耳,却能直指问题本质;或许不那么华丽,却能凝聚共识力量。
说老实话,关键在“敢”与“真”。敢说真话,就要有“得罪人也要讲原则”的勇气,面对错误敢于直言,面对矛盾不回避躲闪;要说真话,就要有“解剖麻雀”的细致,深入基层察实情,沉到一线听真话,让话语经得起实践检验。在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自觉,让“老实话”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让真诚的沟通成为凝聚力量的纽带。
三、老实做事,是干事创业的“金刚钻”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干老实事,是“做人要实”的落脚点,也是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所谓“老实事”,不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而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是敷衍应付、得过且过,而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论是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还是科技创新领域“啃硬骨头”的突破,亦或是疫情防控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守,靠的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一点一滴的积累。
干老实事,既要“干在点子上”,也要“干出高水平”。“干在点子上”,就是要把握主要矛盾,聚焦中心工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乡村振兴,不能盲目跟风上项目,而要立足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产业,才能让群众真正受益。“干出高水平”,则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能满足于“做了”,更要追求“做好了”“做到位了”。就像大国工匠徐立平,在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雕刻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追求“零误差”,用极致的专注诠释了“干老实事”的最高境界——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到不简单。
四、表里如一,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
做人要实、说话要实、做事要实,最终要落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上。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政治品格。现实中,有的人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有的人表态时“坚决拥护”,落实时“打折扣”,说到底是“知”与“行”脱节,“言”与“行”背离。这种“两张皮”现象,损害的是党的形象,伤害的是群众感情。
做到表里如一,关键在“克己”与“守心”。要时刻以党性修养校准思想偏差,克服“私心杂念”,摒弃“功利之心”,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在进退得失面前保持淡定。就像杨善洲,退休后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回到家乡种树22年,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行动,践行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这种“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坚守,正是表里如一的生动写照。
时代呼唤实干,事业需要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唯有把“诚实务实”刻进骨子里、融进行动中,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以“实”立身、以“实”立业、以“实”立信,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让我们以“实”为笔,以“干”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实印记。(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