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州从江县的山间田垄间,曾经的撂荒地如今绿意盎然,一排排整齐的百香果藤蔓沿着支架攀爬,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百香果,这颗被誉为“果汁之王”的“黄金果”,正成为从江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从江将百香果产业打造成了富民强镇的特色支柱产业,书写了一段“小果实”带动“大振兴”的生动篇章。
政策帮扶: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从江县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将百香果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政策层面,镇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设立百香果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种植户在种苗采购、大棚建设、水肥管理等方面给予每亩一定标准的资金补贴,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初始投入门槛和种植风险。同时,协调金融机构推出针对百香果产业的小额信贷产品,解决了部分农户“想种却没钱种”的难题。此外,在土地流转方面,政府主动作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百香果产业发展中来,确保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要素,为百香果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宣传:打通惠民信息“最后一公里”。好的政策需要有效的宣传才能落地生根。从江县多措并举加强百香果产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镇村干部通过“院坝会”、“田间课堂”、入户走访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详细讲解百香果种植的补贴标准、申请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市场前景,确保政策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文章、种植技术科普视频和成功案例故事,增强了政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仅让群众清楚地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更激发了他们参与百香果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人人想种、人人愿种、人人会种”的良好氛围。
政府指导培训:让农民掌握“金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确保百香果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从江县政府高度重视种植技术的指导与培训工作。一方面,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和有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组成技术服务团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从选种育苗、整地定植、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全周期的技术指导和现场答疑,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常态化举办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演示,让农户系统学习科学种植方法。此外,还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成功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大大提升了从江县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为提高百香果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农业带动乡村振兴:描绘“共富图”百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从江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首先,通过发展百香果种植,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带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让留守妇女和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其次,围绕百香果产业,从江县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百香果深加工,开发百香果干、百香果酒、百香果果酱等系列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和乡村旅游等渠道,拓宽了销售路径,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的兴旺还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村容村貌的提升,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如今的从江县,因百香果产业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甜蜜事业的从昔日的小试牛刀到如今的规模发展,从江县的百香果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这颗小小的百香果,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点亮了乡村的“新希望”。展望未来,从江县将继续优化政策支持,强化科技赋能,深化产业链融合,不断提升百香果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这一甜蜜的事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带领全镇人民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