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钢少气多”的英雄气概浴血奋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苦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与尊严,更铸就了爱国、英雄、忠诚、团结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岁月流转,精神之火永不熄灭。回望伟大胜利,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抗美援朝精神为指引,以“初心”赴使命之约,续写革命初心华章。
以“赤胆忠诚”之初心赴“信仰”之约,“一寸丹心图报国”。黄继光堵枪眼辟路、邱少云烈火守纪律、杨根思与阵地共存亡……志愿军以生命诠释“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的忠诚,是冰原握枪的坚守,是弹尽粮绝的不屈,是“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赤诚。这穿越硝烟的火种,恰如“一寸丹心图报国”所咏,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要在政治立场上坚定如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两个维护”融入日常,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要在行动落实上坚决有力,面对党中央部署不打折扣,像志愿军守阵地那样守住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要在信仰坚守上纯粹如初,把党的事业当作终身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践行入党誓言,让“信仰”之约成为永不褪色的标识。
以“攻坚锐气”之初心赴“奋斗”之约,“越是艰险越向前”。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不足4平方公里阵地承受日均3万发炮弹轰炸,用“不胜不休”的意志死守不退;长津湖战役里,战士们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严寒中身着单衣,冻成“冰雕”仍持枪战斗。他们用行动证明“困难面前有我们”,这种向难而生的锐气,正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注脚。当前乡村振兴破产业困局、科创攻“卡脖子”难关、治理解矛盾症结,皆是新时代“上甘岭”。当承锐气,以奋斗为自觉。乡村振兴要摸实情兴特色产业,用实干让乡村旧貌换新颜;科技创新要扎实验室攻核心技术,以韧劲破技术垄断;基层治理要访民情解纠纷,筑牢稳定基石。要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破解难题,让“奋斗”之约成为时代底色。
以“为民情怀”之初心赴“鱼水”之约,“一枝一叶总关情”。胜利日的到来离不开军民同心:后方群众“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支援前线;前线战士“护民安宁”浴血奋战,“我们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了”的誓言滚烫。沂蒙红嫂哺伤员、志愿军分罐头予百姓,这种鱼水深情恰如“一枝一叶总关情”所咏,是党执政根基。新时代当以志愿军为范,把为民刻在心间。要牵挂群众冷暖,常到田间社区问“医保就业”,把“急难愁盼”记在心、抓在手。要办好为民实事,针对教育、医疗等民生痛点,用“一次办好”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以“雪中送炭”暖民心。要凝聚军民同心,牢记“江山就是人民”,把群众“表情包”作工作“晴雨表”,让为民成为不变的追求,让“鱼水”之约在新时代恒久延续。(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组织部: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