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作风建设贵在三维发力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李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以“常和长”的坚持、“严和实”的标准、“深和细”的功夫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常”字打底“长”用力,作风建设重在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最忌“沙滩流水不到头”,必须常抓不懈、步步为营。现实中,个别干部认为“十年磨一剑该歇歇脚”,有的地方把“抓作风”异化为“搞突击”,折射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要时时校准思想坐标,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设置作风体检环节,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重走初心路,让纪律规矩融入血脉。要处处拧紧责任链条,压实各级党委抓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把作风建设纳入年度述职评议、绩效考核指标,推行作风建设不定期督查考评机制,倒逼责任落地生根。要事事树立规矩意识,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变异的公务接待”等问题,制定日常行为规范指引,编制典型案例手册,把抽象规定转化为具体场景中的行为准则。


“严”字当头“实”托底,制度执行贵在标本兼治。作风建设要破解“破窗效应”,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用力。当前仍存在“制度挂在墙上”“整改浮在面上”等现象,症结在于制度执行存在温差落差。要构建闭合制度链条,在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关键领域推行“量化标准+智能审批”,建立制度体检机制,定期对“土政策”“隐形门槛”开展专项清理。要创新立体监督网络,构建“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协同机制,让监督探头24小时在线。要强化标本兼治效能,建立发现问题—严查快办—系统整改—完善制度全周期管理机制,对典型案件举一反三,既查当事人责任,也反思领导责任、制度漏洞、监督缺失和思想根源,让案件查办成为作风建设的生动课堂,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处着力“细”落笔,监督治理成于精准施策。作风建设进入深水区,出现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新变种,“潜水式”腐败更具隐蔽性,必须练就“火眼金睛”,把监督的网眼织得更密、措施落得更细。要‌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建立信息化预警平台,把公车定位、发票信息、物流数据联通起来,自动发现异常消费和可疑轨迹,让数据监督随时在身边。要‌用实在办法规范基层权力,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定村级事务“明白卡”,在政务大厅实行分类服务:简单事当场办、复杂事限时办、特殊事预约办,用办事效率体现作风转变。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老带新“结对帮带”,开展“家风润廉”系列活动,建设清风驿站、清廉长廊等文化阵地,让廉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推动清风正气融入日常生活。(中共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