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县域发展的生力军,其成长质量关乎事业薪火相传。面对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组织部门须如良医般精准把脉,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辩证智慧融入干部培养全过程,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开好良方、铺好赛道。
深察细“望”,在实践一线精准识别。识才贵在观其本真。组织部门当走出机关、沉到一线,在鲜活实践中“望”出干部真才实学。要聚焦“三个一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看其破解发展难题的智慧与韧劲;在重大项目攻坚地,观其应对复杂局面、驾驭风险挑战的胆识与担当;在服务群众最前沿,察其宗旨意识、作风形象与为民情怀。坚决摒弃“档案识人”“会议室选人”的惯性,坚持“蹲点式”“嵌入式”观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捕捉其政治品质、专业素养、潜力特质,为精准“画像”奠定坚实根基,避免“雾里看花”。
广开言“闻”,聚多方之智立体评价。知人识人,兼听则明。要突破组织部门“单声道”,畅通渠道,善听“八面来风”,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既要听班子评价其协作精神与履职实绩,更要俯身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对其作风效能的真实口碑。探索运用“逆向测评”“关联方访谈”等新方法,从“沉默的大多数”中发掘真知灼见。坚持“组织评价+群众口碑+关联方印证”三位一体,既让那些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老黄牛”脱颖而出,也让那些精于“表演”、作风漂浮者无处遁形,真正做到“知政失者在草野”。
倾心叩“问”,以真诚交流解忧赋能。沟通是打开心扉的钥匙。组织部门要成为年轻干部的“贴心人”“引路人”,必须用好谈心谈话这一传家宝。做到“四必谈”:岗位调整时必谈,帮助规划路径;遭遇挫折时必谈,及时疏导减压;发现苗头问题时必谈,抓早抓小纠偏;取得突出成绩时必谈,勉励戒骄戒躁。谈话贵在真诚平等,既要问工作进展、问实际困难,更要问思想动态、问成长诉求。营造“有温度、敢直言”的氛围,既要解思想之“结”,更要助发展之“力”,让年轻干部真切感受组织关怀,激发内生动力。
精准施“切”,以靶向培养促加速成长。号准脉象,方能精准开方。在深入“望、闻、问”的基础上,须像中医辨证施治般,精准把脉每位年轻干部的“成长脉象”——优势特长何在?短板弱项为何?适合何种路径?坚决摒弃“大呼隆”“一锅煮”的粗放培养,坚持“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对理论功底不足者,强化系统培训和经典导学;对实践经验缺乏者,优先派往吃劲岗位、艰苦一线墩苗壮骨;对专业能力有短板的,提供对口研修或导师帮带。建立动态跟踪评估机制,根据干部成长节律及时优化“药方”,确保培养措施始终精准对路,实现“精准滴灌”下的茁壮成长。
“望闻问切”四法并举,是将中医整体观与精准思维融入年轻干部培养链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把握。组织部门唯有练就识才辨才的“慧眼”、育才护才的“妙手”,才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持续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让青春动能澎湃于强国复兴的壮阔征程。(山东省乐陵市委组织部:王雪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