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组织担当赋能乡村振兴 书写新时代“三农”答卷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梁代代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部门需在夯基础、促发展、强队伍上持续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注重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强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一是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行动。强化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严格五星级党支部评选条件,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委员筛选,强化结果运用,打造党支部建设标杆。将党支部工作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重要内容,开展各类党组织“过筛子”行动,重点做好低星级党支部转化提升工作。二是推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五定”工作法。全面推行党员“定岗位、定职责、定承诺、定星级、定奖惩”,将农村党员日常表现与季度履岗评议相结合,为农村党员打造为民服务平台,调动农村党员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三是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和事业长远发展,聚焦农村党员队伍来源匮乏、年龄结构老化、活力不足等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持续优化结构、拓宽来源、完善程序,全面提升农村发展党员质量,着力锻造一支讲政治、能担当、本领强、活力足的农村党员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注重资源统合,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公共资源“散”、优质资源利用率低,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只有强化组织的力量,把乡村公共资源有效“统”起来,才能真正维护好、发展好村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因此,要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行动。一是深化组织融合。强化行政村党委(党总支)话语权,明确各类组织功能定位,理顺工作落实机制,常态化推动实施“八个一”组织联建活动。二是巩固“三资”融合。全面清查核实集体“三资”、债权债务等,对村级财务账目、“三资”信息等应纳尽纳、应管尽管。三是突出产业融合。通过发展“共富工坊”“庭院经济”、探索“国企+”模式等,盘活各类闲散闲置土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强化治理融合。深化阳光报告会等“1+6”制度体系,运用好“五级架构”组织体系,推进村级治理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五是推进服务融合。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站,建立直办、代办和咨询事项清单,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注重人才培育,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盘活农村人才队伍这个“最活跃因素”。一是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实施“干部进党校”培训工程,依托乡镇和市委两级党校,结合村(社区)党员集中培训,推进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系统化。二是深入实施“雁归工程”。围绕“拓源头、增活力、强管理”目标,抓好基层党组织、产业振兴、基层治理3方面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在外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回引力度,畅通“引得回”渠道、完善“留得住”机制、搭建“有作为”平台。对回引人才未能在村任职的,鼓励选聘为乡村振兴产业导师、发展顾问等,实现“一村多能人”。三是盘活育强乡土人才。开展全市乡土人才寻访推荐工作,发现掌握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种养能手、能工巧匠、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等乡村实用人才。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合科技小院、党建指导员等资源力量,加强乡镇(街道)农技人员配备,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运作高效的农技人才队伍。(山东省乐陵市委组织部:梁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