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的河北正定县,时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以后得按规矩认真学,做到学习教育与部门工作同进”,并亲自出题考察全县正科级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劝学”之意,饱含着对党员干部“壮筋骨、长才干、担重担”的深刻期许。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劝学”深意,将“学以致知、学以致用”为终身目标,做到头脑里有思想、肚子里装墨水、手头上有行动,争做好学、善学、践学的“三学”干部。
“问渠那得清如许”,将学习意识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做“好学”干部。学习之于党员干部,绝非可有可无的“软指标”,而是关乎能力本领、决定事业成败的“硬杠杠”。回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处处可见对党员干部学习的高度重视。在福建宁德,他扛着自己的书,组织县委书记参加读书班,带头营造“大家一起学、一起读”的浓厚氛围;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要求言犹在耳,成为滋养干部成长的箴言。进入新时代,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正在进行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每一次集中教育活动都是我们党“读书悟道”的深刻实践,是党员干部“壮筋骨”的不二教材。广大党员干部要发自内心地将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杜绝学习“走过场”,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建立个人常态化学习计划,明确阶段重点,把会议间隙、通勤途中、午休片刻等零碎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多读几页书、多思考几个问题,做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筑牢过硬思想根基。
“惟进取也故日新”,让学习能力紧跟时代变迁之需,做“善学”干部。当下是知识爆炸、信息奔涌的时代,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党员干部如果不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和方法,非常容易在信息的“汪洋”中迷失方向,陷入“学过不少、记得不多、所学无用”的学习怪圈。方法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学习方法提出重要论述,比如,“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再比如,“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等等,为我们全党指明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之道,贵在得法。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领悟“学”的方法,要善于找准方向,坚持“干什么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岗位要求、发展实际出发,找准学习切入点,做到“学即所用、用即所得”。要善用集体智慧,不仅要学书本知识,更要在学习研讨中“多听多看”,从典型经验、鲜活案例中学思路、悟经验,做到“以他山之石,琢我山之玉”。要善于“披沙拣金”,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抓住重点,提炼核心要义,运用辩证思维甄别真伪、辨别优劣,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纸上得来终觉浅”,用实践熔炉淬炼真知灼见之实,做“践学”干部。只学不练假把式,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果,归根结底还需由实践来检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湖北黄梅、安徽宿松连续发生违规聚餐饮酒致人死亡事件,性质极为严重,影响极为恶劣,教训极为惨痛。在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期间仍有小部分党员干部不收手、不收敛,目无法纪、顶风违规,根子上是“学用脱节”,没有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鉴其心、检其行,“反误了卿卿性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带着问题学,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带着疑点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求解”,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倾听民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书本之外的鲜活智慧。要基于实践学,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要主动运用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分析现实困境,在实践中寻求破解之道,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深化认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在实干中锻造经得起人民检验、时代考验的真才实学。(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组织部: 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