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回望80年前那段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以虽天下人吾往矣的不屈意志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由此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更需要赓续这份精神血脉,从中汲取无穷的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思想根基。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当神州大地正遭日寇铁蹄无情肆虐,从白山黑水到南海诸岛,从城市街巷到乡村田野,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挺身而出,为四万万国人争人格,求生存。爱国华侨陈嘉庚,不惧自身危险,毅然决然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奔走一线为支持抗战筹钱筹物,带领海外华侨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抗战 “后援长城”,彰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的拳拳之心。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当松花江的冰层被炮火震裂,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绝境中,孤身奋战数昼夜,严词拒绝日军长官的劝降,更是说出了“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愤慨名言,直至最后壮烈牺牲;当太行山的岩石浸透鲜血,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跳下悬崖,誓与敌人战斗到底,坚决不做俘虏。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人用最决绝的姿态,在历史的扉页上写下 “宁死不屈” 四个大字。伟大的抗战精神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以身殉国的凛然正气。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崇尚英雄,尊重英雄的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这一点在八年抗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
抗战初期,面对装备精良,兵员素质普遍高于国人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军民展现出了毫不畏惧,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带领800壮士以血肉之躯硬抗日军钢铁洪流;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八路军战士与日军正太铁路上的狮垴山展开七天七夜的肉搏,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炊事员都拿起扁担冲上阵地。这些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十年过去了,硝烟散尽,但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那些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早已化作星辰,但他们用生命点燃的精神火炬,始终照亮着民族前行的道路。当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时,便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铭记,对伟大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那段屈辱的岁月,面对未来唯有不畏强暴,才能赢得尊重;唯有血战到底,才能开创未来。这正是伟大抗战精神给予我们的永恒力量。(惠水县财政局: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