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土地,不会辜负用心耕耘的人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李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安徽省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忠实践行‘多种粮、种好粮’嘱托的优秀代表”。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徐淙祥个人多年来的坚守与付出的高度肯定,更是在全社会树立起一面旗帜,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不懈奋斗。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劳动力流失、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升和质量的保障。徐淙祥——这位被总书记牵挂的种粮人,为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坚守,是深耕土地的定力。53载与泥土为伴,徐淙祥把根深深扎在皖北平原的沃土中。当身边有人弃农经商、追逐“风口”时,他始终认准“种好粮”这一件事,在试验田里反复琢磨良种培育,在田埂上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带着儿孙三代人把“家”安在田间。这份“轴”劲,来源于对“不让乡亲饿肚子”的初心的坚守,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他从普通农民成长为“田秀才”,让一片片“望天田”蜕变为“吨粮田”,用实际行动证明:土地从不会辜负用心耕耘的人。


创新,是激活田野的密码。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农”,骨子里藏着“新农人”的智慧。他深知“锄头抡得再勤,不如科技用得巧”,主动学习北斗导航播种、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从培育“太丰”系列良种到编写农技顺口溜,从探索“绿色农业科技承包”到推广“大户带小户”模式,徐淙祥用创新打破传统农业的天花板,让科技成为粮食增产的“金钥匙”。在他的试验田里,老经验与新科技碰撞出火花,印证了“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的深刻道理。


共享,是汇聚力量的纽带。徐淙祥从未把技术成果锁在自己的试验田。他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吸引年轻人返乡务农;带着团队走遍周边村镇,让30万亩耕地共享科技红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把农民的心声带上两会,推动农业政策落地生根。这种“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真富”的胸怀,让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振兴的星河。2.3万户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的背后,是“共享”二字最生动的诠释——粮食安全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千万双手共同托起的希望。  从年轻时“多打粮食”的朴素愿望,到如今“为国家守好粮仓”的使命担当,徐淙祥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时代同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岗位的坚守,终将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个体奋斗的微光,足以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当每个农民都像徐淙祥这样“多种粮、种好粮”,当每个行业都有人像他这样深耕不辍,就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苗馆镇: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