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三度”服务 托举民生幸福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肖照露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揭示出民生工作的千钧分量。当前,广大干部正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持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让民生福祉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千家万户。


制度筑基,让服务水平有“精度”可量。制度如尺,能够校准为民服务的初心坐标,丈量出惠民实效的服务水准。一项好的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的条文,而是能顺着村路乡道“沉下去”,贴着群众需求“落下来”的“指南针”。农村地区推进“代办员制度”,党员干部轮流当“代办员”,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替行动不便的村民到镇上办理业务等,真正将服务窗口开到田埂上、院落里。广大干部正以明确清晰的责任链条,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变为“好办”,走向“易办”。


科技赋能,让服务效能有“速度”可感。当数字技术融入民生服务的肌理,效率便有了质的跃升。“一网通办”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过去要跑多个窗口的事项,现在指尖轻点就能完成;政务服务应用界面的“适老化”改造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AI公务员精准办理业务,提供全程全时服务;大数据整合分析数据,自动识别困难家庭,为精准帮扶提供依据。在服务民生的路上,广大干部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加强沟通协作,推进科技赋能,加快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哪里有需求,服务就到哪里”。


情怀浸润,让服务过程有“温度”可触。民生服务的核心在于以心换心,让群众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尊重、理解和温暖。在农村田野上,驻村干部们脱下皮鞋穿草鞋,摘下官帽戴草帽,与群众用接地气的方言唠家常,打开群众的心扉,拉进干群关系,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写下了一本本厚重的民情日记;在社区助老食堂里,食堂窗口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饭菜,营养搭配均衡,氛围热闹温馨,让更多老年人在“舌尖上的幸福”中感受到服务温度。广大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连接起人文关怀的“情感纽带”,让服务温暖人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制度的硬度、科技的速度、人文的温度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在服务群众的路上步履不停,让服务深入到每一处“神经末梢”,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基层一线勾勒出新时代民生服务的生动图景。(莱西市院上镇人民政府:肖照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