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血色胶东铸忠魂:铭记英模的抗战精神
2025年07月29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刘轩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5年,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声敲响,烟台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正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从龙口七甲镇的农家少年到牟平养马岛的商界精英,从常伦庄的刀光剑影到长沙堡的硝烟弥漫,烟台英模群体用生命谱写的抗战史诗,在时光长河中愈发璀璨。


 一、铁血丹心:不同战线上的英雄群像 

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岁月中,任常伦的名字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豪迈歌声紧密相连。这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在120余次战斗中锤炼出"白刃战专家"的威名。1944年长沙堡阻击战中,他拖着受伤的身躯,用最后一颗子弹击毙日军机枪手,以23岁的青春年华诠释了"宁可战死沙场,绝不退后半步"的军人血性。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在胶东军区"常伦连"的战旗上永远飘扬。 


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子平在隐蔽战线的智慧较量。这位英美烟草公司的总经理,将商界精英的敏锐转化为地下工作的利剑。他冒死向国联调查团递交的《真相报告书》,犹如一把刺破谎言的匕首,让世界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当他在沈阳监狱高呼"我是共产党"时,展现的不仅是个人气节,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 


二、精神传承:从家族忠魂到时代担当

于一心、于寄吾兄弟的牺牲,在烟台大地书写了"一门三忠烈"的传奇。当参谋长于一心在反"扫荡"中率部突围时,他的弟弟于寄吾正带领地委机关转移。这对革命兄弟最终在同一片土地上长眠,他们的儿子于善宝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续写家族荣光。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恰似牟平养马岛的海浪,后浪推着前浪,永不停息。 


在莱阳、海阳等地,地雷战、麻雀战的智慧结晶,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农民赵守福发明的"绊雷""子母雷",让日军谈雷色变;妇女主任于洪恩组织的"暗哨队",将情报网络延伸到敌人的心脏。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构成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三、历史回响: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站在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回望,烟台英模群体留下的精神财富愈发珍贵。任常伦大刀上的锈迹,见证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杨子平密电里的文字,镌刻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于氏家族三代人的热血,诠释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传承。这些精神元素,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 


当我们在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前献上鲜花,不仅是在追思逝去的英魂,更是在汲取前进的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胶东英模展现的国际视野——从杨子平推动国际社会关注东北问题,到任常伦部队对美军观察团的战术展示——都为新时代提供了历史镜鉴。 胶东半岛的海风依旧吹拂,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


从任常伦们用大刀劈出的生存空间,到今天"一带一路"上的开放包容,烟台始终是见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在胜利80周年的历史时刻,让我们铭记:真正的胜利不是复仇的快感,而是对和平的坚守;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因为它们浇灌出了民族复兴的春天。(中共莱州市委组织部: 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