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莫让升迁“位子”取代实干“样子”
2025年07月29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高兴政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年来,个别年轻干部过度关注升迁“位子”,将个人进步简化为职级台阶的攀爬,将仕途升迁视作工作唯一标尺,心中揣着精密的“升迁时间表”。一旦发展偏离预期,轻则意志消沉、得过且过,重则心态失衡,甚至滑向以权谋私的深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年轻干部若将心思囿于“位子”之争,终将迷失奋斗本色,必须坚决纠偏。


《后汉书》有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位子焦虑”背后,是价值观的严重偏移。部分干部视职务为私有“战利品”,将组织培养异化为个人投资,当“台阶”未能如期而至,便心态崩塌,或消极“躺平”,或寻求“钱途”补偿。即便侥幸上位,也难在新岗位全心奉献,反而在自我编织的升迁迷途中越陷越深,工作陷入“重显绩轻潜绩”的误区,政策落实追求“纸面完成”,群众工作满足于“程序到位”,久而久之不仅消解干事创业的锐气,更会动摇群众信任的根基。究其根源,既有个体急功近利的短视,以为“年轻”是硬通货、“破格”是常态,忽视“十年磨一剑”的成长规律;也有外部环境的推波助澜,部分舆论过度炒作“最年轻”标签,弱化了“实干为要”的价值导向。


破除“位子迷思”,关键在于构建以实干论英雄的导向体系。组织部门要立起“实”字标尺,考核评价穿透“履历光环”,聚焦干部在改革发展一线的真实作为,在民生痛点上能不能拿出硬招实招,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能不能扛得起、顶得住。要健全“能上能下”机制,让埋头苦干者有奔头、投机取巧者受警醒,真正形成“干实绩才有位置”的鲜明导向。舆论引导要回归价值本源,媒体报道应坚决摒弃“年龄崇拜”,着力呈现干部“解难题的过程”而非“职务的光环”,要深度挖掘“板凳坐穿”的坚守故事,传递“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为年轻干部树立可学可鉴的价值榜样。年轻干部须校准奋斗航向,要自觉跳出“位子”焦虑,把精力倾注于“担子”锤炼,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战场,在破解产业转型瓶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中练就真本领,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实效,涵养“钉钉子”韧劲,对认准的事一锤一锤敲到底,确保政策落地不空转、不变通。


干部成长没有“升迁时刻表”,只有“奋斗进度条”。组织看的是实绩,群众认的是行动。年轻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根大地,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方法破解难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为人民服务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组织部:高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