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要性,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与机遇并存、动荡与希望交织,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坚持向“严”借力,以“严”的基调锤炼自身,既是应对复杂局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党不断开拓新的伟大事业的根本保障。
“严”是政治责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觉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先进性与纯洁性决定了必须以严格的治理来保持自身的政治本色。从政治理论角度看,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这一使命艰巨且复杂,若没有严格的党内约束,党员易受外界不良思想侵蚀,导致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去完成历史重任。只有以“严”字当头,才能让党员时刻牢记政治责任,促使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防止信仰滑坡。
“严”是初心所在,是紧扣群众路线的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的塑造,离不开“严”的治理,而其核心正是对群众路线的坚守。回顾历史,延安时期“严”字立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铁规凝聚军民鱼水情,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成为党赢得民心的密码。新中国成立初期,严惩刘青山、张子善,以“严”刹住贪腐风,守住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底线。改革开放后,从整党运动到反腐倡廉,始终以严的标准清除脱离群众的作风顽疾,确保改革成果惠及百姓。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正是以“严”的治理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严格党内监督、完善群众纪律,让党员干部在“严”的约束下回归公仆本色,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历史反复证明,只有以严治吏、以严正风,才能让党始终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让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严”是情景使然,是解决大党难题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党员人数超1亿的大党,面临着组织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难题、长期执政下的懈怠风险、多元思潮冲击下的信仰考验等“大党独有难题”。唯有以严的纪律强化组织体系,才能确保全党上下令行禁止,避免沦为“一盘散沙”。严格党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直接目标,也是大党先进性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时有抬头,必须以严的作风破除“温水煮青蛙”的懈怠,始终保持革命时期的蓬勃朝气。面对多元思潮侵蚀,只有以严的标准筑牢思想防线,才能防止理想信念“缺钙”,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助力中国共产党尽快实现治理现代化。
历史与现实证明,不严则易溃。唯有把“严”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才能化解大党难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中共济南市长清区委组织部:倪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