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当工地尚未完全苏醒,一个身影已穿梭在钢筋混凝土之间,目光如炬地审视每一处施工细节。他就是史惊涛——河北建工集团省四建九分公司中共河北省委党校项目负责人,也是扎根施工一线十年的“匠人”,始终以扎实的专业技术、敢打敢拼的作风和迎难而上的劲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奋斗篇章。
分秒必争,破局攻坚保进度
面对施工面积1.8万平方米、功能复杂、管线交织、空间局促、工期紧迫的党校图书信息中心项目这块“硬骨头”,史惊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逐一攻克。
土方开挖初期,突遇重度污染扬尘管控,项目停工15天。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他精准把握预警解除窗口期,迅速调集3台挖掘机、10辆渣土车,开启“人歇机不停”的24小时连续作业模式,最终提前3天完成土方开挖,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入主体施工,他创新采用“分区流水作业法”,将现场划分为四个片区,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施工速度,为项目如期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益求精,匠心打造铸精品
在抢抓进度的同时,史惊涛深知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他带领团队狠抓质量控制,实现过程精品、一次成优,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作业面交底会”,严控每一个环节、精研每一道工序,尤其是在地下室施工钢筋绑扎阶段,钢筋间距密、数量多,柱插筋、集水坑钢筋要求位置精确,施工难度较大,他认真分析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项攻关,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反复推敲施工方案,按照图纸设计间距,在基础垫层上弹好钢筋位置线,绑扎时严格按照位置线进行柱插筋及集水坑钢筋的放置及绑扎,墙筋采用水平和竖向定位筋,确保绑扎牢固,间距均匀,纵横成线。
为激发现场四个木工班组的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他推行“班组奖罚制度”,明确了从模板选型、拼接精度到支撑稳定性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如:梁柱模板缝必须贴双面胶防漏浆,楼梯踏步采用卡槽式模板确保误差小于5mm,不仅保证了梁柱节点、楼梯踏步、悬挑梁板等关键部位模板接缝严密,而且提升了混凝土质量。
科技赋能,智慧建造提效能
史惊涛积极“拥抱”新技术,赋能项目管理。他引入住建部的“安全记录仪”、AI不规范行为识别系统,打造智能建造指挥中心、智慧安全体验中心,应用塔吊可视化防碰撞、卸料平台安全监测、施工电梯人脸识别、用电监测等系统,构建起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工地”防护网。他带领团队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亮点频出,VR安全教育让工人身临其境体验高处坠落、火灾等危险场景,安全教育机器人集投影、互动问答功能于一体,独立完成安全培训流程,让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地面整平机器人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大显身手,精准地提浆、收面,效率是人工的3倍,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正负5毫米,混凝土表面成型质量高、观感效果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今后的工作中,史惊涛将始终保持昂扬振奋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向上向前,创造佳绩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建工省四建九分公司: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