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真实故事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刻板的说教,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一线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这种现象让我们看到:当代青年正在用独特的方式,重新诠释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坚守。
在征地拆迁现场,“95后”村官小李创新“政策计算器”,把补偿标准、安置方案做成可视化图表,让村民一目了然。他说:公正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见、算得清。这种将公正价值具象化的尝试,正是当代青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写照。在浙江某地,95后驻村干部小王将民主原则具象化为“三色议事法”:红色议题党员先议,黄色议题乡贤共议,绿色议题群众众议。配套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议事流程标准化、可视化。这种将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工作方法的创新,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准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价值表达正在形成新的传播范式。在某短视频平台,#我的价值观实践#话题下,基层青年用vlog记录工作日常:有扶贫干部手绘的“政策漫画”,有调解员创作的“普法Rap”,还有网格员开发的“智能提醒系统”。这些创新尝试证明:价值观传播正在从“要你知道”转变为“我要表达”。这种现象给我们深刻启示:当青年一代用解决问题的智慧来诠释价值,用创新方法来实现价值,用生活语言来传播价值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获得了最强劲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价值传承的最美图景——不是被动接受说教,而是主动创造实践;不是简单重复概念,而是生动丰富内涵。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坚守,从来都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在血液里的自觉,化在行动中的本能。我们价值观教育更需要完成从“认知-认同-践行-传播”的完整转化。当年轻人用解决问题的智慧诠释价值,用创新方法实现价值,用生活语言传播价值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真正活了起来。这种“行动派”的价值表达,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青春答卷。(阳谷县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白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