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为“疆”来】跨越4600公里的守护:浙口专家团为阿克苏患者点亮口腔健康之光
2025年08月04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黄叶叶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国利率领9名专家团队,跨越4600公里来到第一师医院。他们不仅带来了“口腔种植技术规范与前沿进展”的精彩授课,更用精湛医术为当地患者解决了多年的口腔疾患。


云端会诊 跨越山海的“隔空把脉”

患者赵鹏(化名)因上前牙根尖囊肿,腭侧出现大范围骨缺损,达8-22毫米,近两年间,流脓、疼痛、红肿等症状反复发作。检查显示,其口腔内已形成根尖囊肿,且累及范围较大,患病牙齿已无法保留。

0DM0A3195.JPG

去年11月,赵鹏接受了患牙拔除与根尖囊肿摘除手术,但术后检查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上前牙腭侧存在大范围牙槽骨缺损,这给后续种植手术造成了极大阻碍。在多家医院就诊未获有效治疗后,他辗转来到第一师医院口腔科。


今年5月中旬,第一师医院口腔科援疆专家、副主任张绮为赵鹏做了全面检查。检查发现,赵鹏左上前牙腭侧缺损范围较大,常规骨增量手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腭侧黏膜组织致密、张力大,手术视野不清晰,操作难度极大。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张绮副主任向浙大口腔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国利教授发起云端会诊请求。通过远程连线,张绮与杨国利教授、口腔种植学科副主任姜治伟共同分析病情,反复探讨治疗方案。最终,杨国利教授提出采用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进行自体骨块移植联合软组织增量的手术方式,重建牙槽骨与软组织,并决定择期前往阿克苏为赵鹏实施手术。


现场手术 精准施术攻克复杂难题

7月28日,杨国利教授带领团队如约抵达阿克苏市,为赵鹏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中可见,赵鹏腭侧牙槽骨缺损情况比预期更复杂:缺损最深处接近鼻底,最大径达2.2cm,颊侧剩余骨板不足1mm,手术难度远超常规种植手术。


术前准备的3D打印个性化钛网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与骨缺损区域精准适配,为手术搭建了稳定的“框架”。手术中,医生在患者下颌颏部,利用个性化钛网将骨块固定于缺损处,同时联合使用骨替代材料完成牙槽骨重建;针对软组织条件不佳的问题,医生分离腭侧与颊侧软组织进行增量处理,最终实现无张力关闭创口。


手术顺利完成,赵鹏术后恢复状况良好。


此次手术是第一师医院首次开展此类复杂骨增量与牙槽嵴重建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口腔种植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0DM0A3179.JPG

暖心时刻 门诊手术室里的“及时雨”

除了赵鹏这样的复杂病例,专家团队还在门诊手术室为多位患者解决了口腔困扰。


“没感觉到疼,可能太快了吧!”刚结束种植手术的尚女士言语间难掩满意。她下前牙多颗缺失,不仅影响美观,后牙缺牙还导致吃饭费劲。因担心手术疼痛,她一直犹豫着没有治疗,前不久,听说浙大口腔专家要来,立刻预约报了名。


浙大口腔种植学科副主任姜治伟与湖滨院区副主任赖恺晨联手为其手术,不仅植入4颗种植体,还在骨量不足的区域做了骨增量处理,全程仅用45分钟,高效的治疗让尚女士十分满意。


患者许梦安(化名)因右上前牙外伤缺失1年,这让她变得不敢笑、不愿与人近距离说话。浙大口腔紫金港院区种植科主任助理刘译聪为其精准植入2颗种植体,术后轻轻调整了一下患者的嘴角:“现在试着活动一下,看看有没有不舒服。”许梦安对着镜子慢慢咧开嘴,对刘译聪说:“挺自然的,谢谢医生。”刘译聪笑着摆摆手。


此次浙大口腔专家团队的到来,不仅为阿克苏患者解除了口腔病痛,更通过技术示范与交流,助力当地口腔医学技术提升,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新疆阿克苏一师医院宣传科:黄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