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 驻村工作队要答好“三道题”
2025年08月25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吴紫微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作为新一批驻村工作队员,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变化的不仅是工作环境,更是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如何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需要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答好的时代考卷。


首要任务便是迅速转变角色,真正沉下去、融进去。褪去“外来客”的生分,要做“自家人”的贴心人。这要求驻村干部主动摘下“官帽子”、甩掉“官架子”,不仅要“身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更要“心到”基层,听懂乡音土语,体会酸甜苦辣。只有坐得下老乡的板凳,喝得惯农家的大碗茶,才能在家长里短中倾听真民意,在摸爬滚打里感知真民情,完成从“新人”到“亲人”的身份蜕变。


身份转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驻村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必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实干赢得信任。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从进村入户的第一天起,就带着问题意识,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张开嘴巴问。看看村民出行道路是否畅通,问问老人看病报销可有难题,聊聊孩子上学还有什么顾虑。要善于从群众的“抱怨声”中找准工作发力点,将收集到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身的“履职清单”。能立即解决的,绝不拖沓;需协调资源的,主动向上对接;属政策疑难的,耐心解释疏导。以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一桩桩难事的破解,消除距离感,增添获得感,筑牢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同时,驻村工作不能止步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需立足发展大局,谋划长远之事,为乡村注入新活力。驻村干部是当下的“救火队员”,更是未来的“规划师”。要在熟悉村情民意的基础上,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以更广阔的视野,思考村庄在全县发展版图中的定位。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协助村“两委”找准优势特色,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无论是引进富民产业、打造特色品牌,还是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或是探索数字乡村、创新治理模式,都需要驻村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入新理念、新资源、新方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描绘可持续、可实现的蓝图,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榕江县定威乡人民政府:吴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