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第一议题:锚定民心所向,深耕基层为民
2025年08月25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吴文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泛深入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应深入贯彻这一指示精神,积极下沉基层,多倾听群众声音,宣讲惠民政策,真抓实干,杜绝形式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确保民之所向皆有回应。


深入基层视察民之“实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到实地考察,才能得知真假。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下沉基层调研时常说的这句话:“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要积极投身沉入基层,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地方去实察群众生活基本情况,了解当地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因地制宜地实施对策,解决问题。深入基层考察民,不能马虎了事,不做“蜻蜓点水式”工作,要实事求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最急的地方入手,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民难,排民愁,达民盼。发现问题时,不能回避,要勇敢面对,要及时采取刚性措施,研讨解决。作为基层干部要把“人”和“心”都留在基层,兢兢业业的做好基层工作,勇担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为实现乡村振兴,人民群众共同致富之路保驾护航。


深入基层倾听民之“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又时刻警示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忘本,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广泛收听人民的声音,听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并且要认真倾听每个人民群众的问题,及时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举措,扎扎实实为民众发声、替民众办事。群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反应的问题也是最客观的,他们的声音发至内心的需求,发至对生活的向往,发至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不能盲目帮扶,要顺应民心,民意,更要加强明辨是非能力,压实自身职责,提高基层思想认识。


深入基层宣惠民之“良策”。“施政为苍生,福泽万家同梦”,下沉基层讲政策,要明确政策目的,规划好宣讲方式,让人民群众深入理会政策的意义。因此要用精准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宣传政策,这样的宣讲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发挥最大的质效,为人民所需求。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牵头,做实“翻译官”身份,用心讲解惠民政策,诠释透政策的目的、意义,杜绝做样子、照本宣科,反需进一步加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惠民政策精准高效地传达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听得懂政策,用得好政策,认可好政策。


察实情、听民声、宣良策,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的必答题。唯有扎根基层、真抓实干,方能把民之所盼化为行之所向,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推进乡村振兴与国家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应急管理局:吴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