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意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的作风,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党的形象,紧密关联着人心向背,甚至攸关党的生死存亡。在春暖花开之际启动,来到硕果累累的季节收官,但是收官不等于结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应以“恒”字立根铸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以“恒”字筑牢思想根基,让初心使命“行稳致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追根溯源往往始于思想防线的松动。当前,尽管作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部分地方的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以数字留痕替代真抓实干;一些党员干部将 “公款吃喝” 错误地视为 “人情往来”。这些现象的背后,实则反映出对党性修养的忽视以及政治立场的动摇。要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秉持 “手不释卷、常学常新” 的态度,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构筑起坚固的思想堡垒。让初心使命深深扎根于灵魂深处,为内心可能滋生的贪念欲望加上一把锁、筑起一道藩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守正道,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
以“恒”字砥砺笃行姿态,让求真务实“修身立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的扎实推进中,落实到每一件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小情”上。作风问题绝非小事,若对不良风气听之任之,不坚决予以纠正,其发展下去必将如同一座无形的高墙,横亘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使党失去根基、血脉与力量。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持之以恒地为贫困群众谋发展、找出路,历经多年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数以亿计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壮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充分说明只有以“恒”字为指引,砥砺笃行姿态,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本领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决摒弃务虚功、图虚名的形式主义,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底数摸清、把情况查明、把问题吃透,在此基础上谋划对策、制定实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切。
以“恒”字拉紧纪律红线,让从严治党“强筋壮骨”。纪律建设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支撑作用,赋予治党实践更坚实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只能用于为党分忧、为民谋福。唯有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与人民群众携手并肩、共同前行。古往今来,包拯、海瑞等清官廉吏,以其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品质,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传承和发扬这种廉洁精神,以“恒”字拉紧纪律红线,时时做到慎权律己,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守廉洁底线。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永远没有休止符。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在路上”的清醒与“不停步”的执着,将加强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久久为功,使我们党始终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山东省枣庄市委组织部:董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