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从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09月1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曹晓莹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四万万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抵御外侮,捍卫家国。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对党员干部而言,这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必须永远铭记;这种用奋斗和牺牲铸就的精神,必须代代传承。


一、在奋斗中熔铸忠诚,锻造理想坚定的“钢铁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存亡,毅然决然投身于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因为忠诚于信仰,我们的信仰才能永堡其光、永灼其华;因为忠诚于组织,我们的组织才能不断壮大、坚如磐石;因为忠诚于事业,我们的事业才能前程似锦、兴旺发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复杂形势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更要高擎忠诚炬火,锤炼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筑牢对党绝对忠诚之魂,书写好赤诚向党、忠贞报国的新时代答卷。


二、在奋斗中激荡梦想,书写善作善成的“时代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14年抗战,是一部用鲜血写就的奉献史诗,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英勇的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在广袤的敌后战场、在惨烈的前线阵地,进行了无数次殊死搏斗。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战役,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他们明知前路艰险、牺牲巨大,却依然毫不犹豫地冲向敌军的炮火。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战争废墟,到今日繁荣昌盛、迈向复兴的伟大时代,变的是时代任务,不变的是奉献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要干字为先、实字托底,靠拼搏、靠实干成就伟大梦想。要牢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凝心聚力、埋头苦干、躬身实干,努力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三、在奋斗中诠释使命,彰显人民至上的“鱼水情深”。“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是 14 年艰苦卓绝抗战岁月里,人民群众与子弟兵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彼时,广大群众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用最质朴的行动构筑起抗战的“铜墙铁壁”。有人冒着枪林弹雨穿越封锁线,肩扛背驮将粮食送往前线阵地;有人点亮油灯夜以继日赶制,一针一线缝缀出御寒的军衣军鞋;有人拿出积攒多年的积蓄,默默支援军需保障…… 他们以“尽己所能、倾其所有” 的赤诚,书写了军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也让 “人民” 二字成为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滚烫印记。广大党员干部当重温这段岁月,深刻感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层意蕴,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血脉,要自觉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调查研究时多俯下身子问需于民,政策推进中多倾听民意回应诉求,日常工作多换位思考体谅群众感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委办公室:曹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