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打破刻板印象,彰显实干新风
2025年09月1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燕浩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下班后兼职送外卖一事,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事实上,孙先生的选择不仅契合政策导向、于法于规无悖,更打破了公职人员“端铁饭碗、享清闲”的刻板印象,彰显出新时代公职人员务实担当、自食其力的鲜活形象,为公职队伍作风建设注入了一股清新风气。


合规兼职是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更是权利与责任的良性平衡。随着社会发展,部分地区为激发公职人员活力、拓宽合法收入渠道,出台了允许公职人员在不违反廉洁纪律、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展副业的政策,这既是对公职人员合理诉求的回应,也是提升队伍凝聚力的创新探索。孙先生的行为,恰恰是对这一政策的合规践行:他在明确政策边界后主动提交申请,经单位审核批准,选择的外卖兼职既不涉及权力寻租,也不占用工作时间,更未影响纪检工作的严肃性与专业性。这种“先合规、再行动”的做法,既守住了纪律底线,又行使了政策赋予的合法权利,展现出公职人员对规则的敬畏与对权利的理性运用。反观质疑声音中“有失体统”的论调,本质上是将公职人员职业身份“特殊化”“神秘化”,忽视了他们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不触碰纪律红线、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公职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增加收入,不仅无可厚非,更应得到尊重与认可——这既是政策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构建公平职业环境的应有之义。


兼职背后的实干精神,为公职队伍形象注入了烟火气与正能量。从曾经逆行火场的消防员,到如今伏案工作的纪检干部,再到夜晚穿梭街巷的外卖骑手,孙先生的多重身份切换,勾勒出的是一位公职人员脚踏实地、勤勉奋进的生动形象。送外卖的经历,看似与纪检工作毫无关联,却在无形中拉近了他与群众的距离:在奔波送餐的过程中,他能更真切地感受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更直观地了解群众日常出行的不便、商户经营的难处,这些来自基层的“一手信息”,反而能为日后开展纪检工作、监督民生政策落实提供更鲜活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孙先生的选择传递出一种朴素的价值观——无论是在机关单位履职,还是在街头巷尾兼职,核心都是“靠双手创造价值”。这种不耽于安逸、不慕虚荣的实干态度,打破了公众对公职人员“坐办公室、脱离群众”的刻板印象,让公职队伍形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当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像孙先生这样,以务实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勤勉姿态展现“担当作为”的本色,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对公职队伍的信任感与认同感。


正视兼职现象,更需明确边界、强化引导,让合规兼职成为作风建设的加分项。当然,支持公职人员合规兼职,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明确边界、强化引导仍是关键。一方面,相关单位需进一步细化公职人员兼职的管理办法,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清单——例如,严禁从事与本职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的兼职,严禁利用职务便利为兼职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因兼职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核查公职人员兼职情况,确保兼职行为始终在纪律框架内运行。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引导,让他们明白:兼职不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更应成为锤炼作风、了解民情的契机。正如孙先生通过送外卖贴近群众,其他公职人员也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既能发挥特长、又能服务社会的兼职方向——比如教育系统干部参与社区公益授课,农业部门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等。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合规兼职从“个人行为”升华为“服务延伸”,既丰富公职人员的社会体验,又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群众受益”的双赢。(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燕浩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