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城市发展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只有推动党建引领向基层末梢延伸、以组织“密网”向城市治理最细微处发力,才能切实回应群众需求、托起服务温度,持续擦亮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增其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打造强治理的“主心骨”、优服务的“主阵地”。当前,“小马拉大车”现象对城市基层治理效果仍然有所制约,各级各地应当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体质机制改革,探索实施“壮马赋能”工程,优化街道、社区一级的职责配置、办事流程,推动更多资源、管理权限下移,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同时要注重凝聚合力,通过单位共驻、“双报到”等活动集聚整合多方资源力量,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技术和手段,使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有更多精力做事、有更强能力服务。
社区虽小,但却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服务的第一线,阵地建设、服务供给的质效直接影响居民群众的切身体会,只有下好绣花真功夫,才能打造居民好家园。要建好用好社区服务阵地,围绕群众办理事项、开展活动等方面配套服务站点、场地设施,并与时俱进持续拓展服务范围,围绕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个性化需求,做好卫生康养、儿童托育、落脚休息等服务,让阵地场所更有温度、更添人气。暖心服务离不开一支“有呼必应”的治理队伍,要通过明职责、压责任、优培训,推动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群体不断提升治理服务能力水平,并依靠党组织互联共建、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等方式,充分调动公职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形成齐上阵、共同抓的工作局面。
网格化是城市微治理的体现,既是联通群众的快捷路径,又是多元共治的载体平台,在优化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着力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明确网格员职责分工,做到网中有格、事在格中。聚焦育儿托管、物业服务、水电缴费等人居生活各项“关键小事”,推进政策宣讲、政务代办等民生服务事项在网格内“一体集成”,打造综合性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效。同时注重分类施策,结合不同区域社区、不同类型小区居民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治理措施,防止“一网通用”“网而不实”,保障服务精准有效。(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肖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