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规定》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深远。在中医问诊中,通过针、灸、开方下剂等就可立竿见影、缓解病症,这套中医疗法同样适用于村干部廉洁履职。
未病先防,针中要害。《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在疾病发生前便干预调理,达到扶正祛邪、防病于先的目的。这套智慧同样适用于今日村干部廉洁履职建设,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方能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实堤坝。如同针灸需精准定位穴位,廉洁建设也需精准聚焦关键环节,要常扎“思想穴”,以主题教育、案例警示、培训学习等强化理想信念,打好拒腐防变“预防针”,补足精神之钙,避免“思想虚寒”,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把准廉脉,灸出浊气。《神灸经纶》有言:“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参照“疏通经络”“正本清源”“扶正祛邪”的中医药理,杜绝村干部日常履职、为民服务中潜在的不正之风。要勤灸“制度穴”,完善“三务”公开、“小微权力”清单、“四议两公开”等机制,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合力监督,疏通村干部履职“经络”,防止“气血瘀堵”。要重灸“作风穴”,指导村干部常态化开展“敲农门、听民生、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邪风湿气”,涵养清风正气。
标本兼治,开出廉方。《黄帝内经》有言:“治病有缓急,方有大小”。中医看病讲求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正如村干部廉洁履职也要内外兼修。要像广藿香一般醒神辟浊,常怀清醒头脑,时刻辨析“糖衣炮弹”之浊气,守住为民初心。要像青蒿一般透热截疟,对微腐败“早截早治”,见苗头即“清热凉血”,绝不容“小疾”酿成“大患”。要像黄芪一般补气固表,既补服务群众之“元气”,更铸拒腐防变之“体表”,让“围猎者”无隙可钻,在乡村振兴中彰显正气担当。(山东省邹城市委组织部:相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