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紧日子”更要讲担当
2025年09月23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王源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当前,个别地方落实“过紧日子”出现偏差,把“紧日子”过成“懒日子”,把“少作为”当成“真勤俭”。党员干部要带头担当作为,强管理、提效能、盘资源、抓长效,努力率先探索,把紧日子过实、过好、过长。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存在“短视思维”,以“条件有限”搪塞、“资金不足”拖延,该投入、该支出的地方过分谨慎,让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的步伐停滞;有的采取“一刀切”做法,砍削必要的办公经费、培训支出和基本福利,这实际上违背了过“紧日子”的初衷;有的干部存在“明减暗增”“虚晃一枪”现象,将一般性支出转移到项目经费,搞起了数字游戏。以上种种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本质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隐形变异,不仅背离政策初衷,更会损害群众利益、拖慢发展脚步。


“过紧日子”从来不是“少办事”的理由,而是“讲担当”的要求。要树牢“勤俭节约讲担当”的理念,摸清财政“家底”,明确发展优先级,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避免资金“撒胡椒面”,让资源向民生刚需、产业关键、创新领域倾斜,在服务效率上做“加法”。要打开思路,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物资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调剂,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花更少的钱,办更好的事,让“紧日子”过出高效能。要优化干部作风,把过紧日子视为作风的“正衣镜”,坚决筑牢廉洁防线,在艰苦奋斗中锤炼责任担当,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发展的紧要处、民生急需处,在“紧日子”和“好作风”筑牢责任担当。


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从制度上管“紧”,才能把紧日子过长。要有制度保障,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审计监督,畅通监督渠道,对各类铺张浪费行为和违规开支“零容忍”,让过“紧日子”的要求在严格制度的约束下落地生根,防止“紧”在口头、“松”在行动。要建立浪费典型案例通报制度,以案为鉴强化警示教育,拧紧干部 “思想弦”,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造福于人民群众。(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王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