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之举,更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从根本上维护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作风保障,对日后开展工作有着许多重要意义。
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通过持续纠治“四风”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执政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对日后深入群众交流,地方开展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防止腐败的滋生蔓延。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常态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能从源头遏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同时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深层次问题,切断由风及腐的链条,有利于提升干部的整体形象,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
保障事业长远发展。良好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催化剂”,能推动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促发展上,为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稳定的作风环境。
作为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与直面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公务员的作风形象,不仅是个人素养的直观体现,更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具象名片”。群众对党的信任,往往始于一次耐心的政策解答、一场及时的矛盾调解、一件办妥的民生小事;而作风建设的成效,也恰恰要在这些小事的坚守中检验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基层虽鲜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需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守初心、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中见真章,每一次严于律己的行动都是作风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筑牢思想根基,是基层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与根本保障。基层公务员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每天面对家长里短的诉求、纷繁复杂的矛盾,若思想防线出现一丝松动,就可能在“人情往来”中迷失方向、在“小节无害”中放松警惕。为此,我们应该始终将思想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将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绑定,在每周工作例会中增设相关环节,针对近期重点工作(如征地拆迁、低保核查)提前点明廉洁风险点;建立“一对一”谈心谈话机制,由分管领导定期与基层公务员沟通,既了解工作难点,也关注思想动态,从思想上纠偏工作态度,从根本上筑牢意识防线。
实干担当,是基层作风建设的试金石与落脚点。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连政策方针,下接群众期盼,最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建不完的台账,不仅会消耗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工作的成效,更会拉开与群众的距离,影响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建立相应的容错激励机制,鼓励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带动干部的积极性,对因探索创新、推动工作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不予追责,让“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奔头、有干劲。优化台账考核,聚焦实际成效。对重复、低效的台账进行合并,仅保留民生服务、项目推进等核心台账;通过业务的实效,通过群众的满意度,以实绩论英雄。
制度约束,是基层作风建设的长效保障与坚固防线。作风建设既要靠干部的自觉自律,更要靠刚性的制度约束,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防止“一阵风”式的整改,真正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其中,制度约束是基层作风建设的长效保障与坚固防线,而实地检查则是确保制度落地、破解作风难题的重要抓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基层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基层作风建设不能仅依赖干部的自觉自律,面对长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懈怠思想、侥幸心理,必须以刚性制度约束筑牢根基。这种制度约束需贯穿权力运行全流程,绝非零散、空泛的条文。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与时限要求,明确干部在服务群众、落实任务中的职责边界,避免责任模糊导致的推诿扯皮;在监督问责环节,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任务完成质量等量化指标纳入考核。对违反作风要求的行为明确处罚标准,形成“失职必问责、违规必追究”的鲜明导向。 实地检查直击“痛点”,随机抽查窗口服务、田间走访、矛盾调解等现场,重点观察干部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态度生硬”等问题,在政务服务大厅记录干部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在村级走访中,会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干部是否“真下基层”“真解难题”,而非“摆拍打卡”。
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或许只是作风建设长河中的一滴水珠,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小,如同广袤田野里的一株幼苗、浩瀚星空中的一颗微光。但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连着群众的冷暖,一举一动都关乎政府的公信力,这滴“水珠”的分量,实则重千钧。作风建设从来不是宏大叙事的突然崩塌,而是“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量变积累 。守住“廉洁线”,就是守住最基本的职业底线。基层权力虽小,却直接触碰群众利益的敏感神经,从低保评定的资格审核到危房改造的补贴发放,从项目审批的流程把控到惠民资金的精准拨付,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私心。唯有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拒绝不该拿的礼品、顶住不该受的请托、守住不该破的规矩,才能在群众心中立的起形象,为作风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 。种好“责任田”,则是扛起最核心的履职使命。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政策解读的难事、矛盾调解的烦事。但“于细微处见精神”,群众的满意度恰恰藏在这些小事里。是政务大厅里对咨询问题的耐心回应,是田间地头对灌溉难题的及时跟进,是村落院落里对医保报销的主动指导 。把“严”的作风融入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待每一份材料都细致核查、每一次接待都态度诚恳、每一项任务都按时办结;把“实”的担当体现在每件小事上。但只要每个人都守住“廉洁线”、种好“责任田”,把“严”的作风融入每天的工作,把“实”的担当体现在每件小事上。
千万滴水珠汇聚成河,千万颗微光照亮前路。当每一位基层公务员都守住底线、扛起责任、抓实细节,无数个“微小”的行动就会凝聚成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让优良作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基层,推动作风建设真正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坚守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绘就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壮美画卷,让党的优良作风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作风转变中不断提升。(招贤镇人民政府:赵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