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党校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周立伟部长以“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主题,为全省党员干部指明了作风建设的实践方向。其中,“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的调查研究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的重要指示精神一脉相承。当前,山东正处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不仅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更是践行作风建设新要求的“试金石”。
一、调查研究是作风建设的“实践课堂”
周立伟部长在讲话中强调,作风建设“关键支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调查研究正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实践。例如,晋城市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总结出8种文旅康养融合模式、10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种“身到心到”的调研方式,要求党员干部既要“脚沾泥土”,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班组,更要“心系民生”,倾听群众“柴米油盐”的诉求。山东铁投集团在推进高铁物流项目时,通过调研发现传统货运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创新出“高铁+冷链”物流方案,使农产品运输效率提升40%。这一案例印证了周立伟部长提出的“作风建设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上”的要求。
二、破除“调研虚化”需直面三大误区
当前,部分干部对调查研究存在认知偏差:一是“网络依赖症”,认为“鼠标一点、数据全有”,忽视现场感知;二是“经验主义病”,以“老黄历”应对新问题,导致政策“水土不服”;三是“形式主义坑”,满足于“打卡式调研”,导致“问题在纸上,对策在天上”。周立伟部长指出,作风建设“实践落点”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对此,需建立“三不三要”机制:不预设结论要真实反馈、不走过场要蹲点调研、不回避矛盾要直面痛点。例如,山东省纪委监委在整治医疗领域微腐败时,通过暗访调研发现部分医院“检查套餐”过度,推动出台《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三、构建“调研-决策-落实”闭环体系
作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成果转化。周立伟部长提出“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事业新发展”,要求建立调研成果转化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问题台账”,对调研发现的共性问题实行销号管理;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每年至少2个月驻点调研;三是完善“考核倒逼”,将调研质量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以济南市“数字政务”改革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群众办事“多头跑”问题,开发“一网通办”平台,使90%的政务事项实现“零跑腿”。这一实践正是对周立伟部长“作风建设要增强程序意识”要求的生动诠释。(莱州市委组织部: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