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政策落地,一头系着群众期盼。身处这片广袤天地,青年干部要扛起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任,需以“眼中有活、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脚底有风、口里有德”为行动标尺,将责任转化为具体实践,在扎根一线中彰显担当。
要眼中有活,以主动姿态锚定工作方向。基层工作没有“标准答案”,更不能等靠要。所谓“眼中有活”,本质是青年干部要跳出“被动接任务”的思维,以敏锐视角捕捉群众隐性需求、以主动姿态谋划工作落点。要做到“眼中有活”,关键在于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不能仅满足于完成上级部署的“规定动作”,更要主动思考“还能多做什么”,让“主动找活干”成为工作常态,让服务更贴民心。
要心中有数,以精准认知筑牢决策根基。基层决策最怕“拍脑袋”,而“心中有数”正是破解盲目施策的关键。这里的“数”,是对辖区风土人情的熟悉度、对资源禀赋的掌控力、对发展堵点的洞察力。只有摸清基层的“家底”,知道群众最盼什么、发展最缺什么,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才能靶向发力,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无效投入。青年干部要跳出办公室的“材料堆”,多去田间地头听农声、到街头巷尾聊家常,这样才能给出“既接地气又有前景”的发展建议,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要手中有招,以创新方法破解基层难题。基层矛盾复杂多样,小到邻里口角,大到产业转型,没有“万能公式”,但必须“手中有招”。这里的“招”,是解决问题的实用办法、推动工作的创新思路。“手中有招”的核心是“对症下药”。面对社区邻里因车位纠纷引发的矛盾,不能简单“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要先倾听双方诉求,再结合社区实际提出“错峰停车+新增临时车位”的方案;推动乡村电商发展时,既要教农户用直播平台,也要帮他们打通物流、包装的“最后环节”。唯有把“招”用在点子上,才能把“难题”变成“亮点”,让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要脚底有风,以高效执行回应群众期待。基层工作讲究“时效性”,群众的急难愁盼容不得“慢半拍”。“脚底有风”说的不是脚步匆忙,而是青年干部要养成“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作风,用高效执行力让群众感受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要做到“脚底有风”,需把“责任感”刻进骨子里。这种“与时间赛跑”的背后,是对群众利益的重视,是对工作责任的坚守,唯有如此,才能跟上基层发展的节奏,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要口里有德,以真诚言行凝聚群众信任。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是群众感知政策温度、评判干部作风的“窗口”。“口里有德”,既是说话讲礼貌、待人有尊重,更是承诺要兑现、言语不“放空”。“口里有德”的本质是“言行一致”。当干部的话里有“诚意”、行中有“担当”,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让基层工作有“人气”、有“底气”。
“眼中有活”是履职的起点,让工作有方向;“心中有数”是决策的基础,让行动不盲目;“手中有招”是破题的关键,让难题能解决;“脚底有风”是执行的保障,让服务有速度;“口里有德”是成事的根本,让干群心贴心。唯有以“五有”为标尺,不断打磨自身能力、锤炼工作作风,青年干部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战场、社会治理的一线交出满意答卷,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层根基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麻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