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让治理更智慧,让城市更坚韧
2025年10月1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近日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这一部署,为提升城市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建设韧性城市,既要筑牢道路管网、电力通讯等“硬底盘”,也要夯实干部队伍、数字能力等“软支撑”。技术再先进,也需要人去理解、善用;系统再完善,也要靠人去调度、激活。治理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人,关键在智慧。

从实践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势头强劲,但在使用和管理上仍有短板。有的应急平台关键时刻调不动,有的预警系统数据跑得快、人响应却慢,有的城市大屏信息闪烁,却未形成有效指挥。问题往往不在系统,而在人。干部能否用得好、用得活,决定了城市治理的“韧劲”。

数字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培训要多一些实操、少一些说教,让干部深入一线、沉到系统,在一次次数据调度、应急处置中,把“键盘功夫”练成治理本领。年轻干部更应尽早融入数字化场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机制设计也要跟上。干部考核中,可以把数字化应用成效纳入硬指标,把群众诉求解决得快不快、协同指挥顺不顺,作为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对敢于创新、善于运用的干部,要多鼓励、多支持,让“多干多试”成为常态,让实干者有舞台、有荣誉。

群众的感受,是检验治理韧性的最好标尺。下水道不堵了,路灯亮得更快了,社区反映的问题能在线解决。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正是治理能力提升的真实体现。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弹性,韧性城市的建设才算落到实处。

城市治理的韧性,归根结底是人的韧性。干部思想“触网”、作风“上线”、能力“在线”,数字化建设才能更稳、更实。让技术赋能治理,让干部激活系统,让群众感受变化。这样的城市,才能在风雨来时稳得住,在日常生活中更宜居、更安心。(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